写在前面:此篇送给那些写作路上在输入与输出间不明所以的人。
好像我每次只有写关于写作的这件事时,才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就是许多想说的话都说不完,每次都迫于时间或者自己偷懒就草草收尾。
我自从开始在简书日更的那日起,就没有输入过了。因为有别的事情要做,如果天天“看书+写”心力可能不够(我承认还是我懒啦,至少两天可以抽出一小时看书的),所以一直都是处于仅仅“每天一篇”的状态之中,书未曾看,算是进了写写写的怪圈里了。
有简书读者在我文章底下说,“输出才能倒逼输入”,我说是的。当时觉得真的就是这么回事,毕竟有的人如果不喜欢写,可能看了很多,连一篇也未曾写。也有的人很喜欢写,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在写作中有很多纰漏,于是就去拜读一些大师作品,这也很正常。从这个大维度来说,的确是输出倒逼输入,输入不能导致输出。
可是仔细想一想,好像没几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是不喜欢写的?有的可能不喜欢在公共平台发表出来,但是私底下肯定都喜欢记录心情记录生活的。所以输入是会对输出产生作用的,它们如影随形的,就像一个人和自己的影子一般。至于那些没有当着大众面输出的人,人自有自己的选择,外人无需多言。
一直认为,只输出却没有输入过的人怕是写不出什么好东西,甚至什么也不会写。只输入但未曾尝试输出的人,第一次写肯定也会磕磕绊绊,不太顺畅,这是差不多的道理。
在写作这件事上,输出最好和写作相匹配,就是说同时进行,要不然总觉得会轻重不均。
就拿我来说,如果每天读一点,再写一点,虽说写的并不一定是所读的,但是会是比较舒服的状态。今天读的书里的有些观点可能有同感或者想要反驳,说不定都会体现在自己今天写的作品里。这样一来,就加深了思考。
但是就我目前而言,就是那种一直在用之前学到的逼自己输出,俗话说就是啃老本。刚开始我觉得还可以,写起东西来虽然别人可能并不大喜欢,但我自己是信手拈来的那种。
可是逐渐的,我会发现,在以前看的东西里所收获的那种思考深度,表达准确度已经跟不上我现在的节奏了。因为从前思考不深,看东西的时候也只是浅浅理解,领悟程度不高。
如今我在长时间的写作以后,天天输出,但是肚里养料早已用光,我原本想表达的东西表达不出来或是表达的不恰当。这就给我造成很大的困扰,纵然有时灵感乍现,但是文章开头总不知道从何说起,用什么做引子,时常会觉得写作乏力。
关于这一点,我想可能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看书。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对书也是一样。同一本书,不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阅历……每一样都会使得看过之后的收获不同。
所以,但凡有时间,输入与输出就应该是并肩而行的,两者万万不能孤立。
至于那些想要在写作这条路上有所成就的人,要记住一点,自己的文章里没有经得起推敲的逻辑和直白但别人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道理,根本都走不下去。而这些,全都是在输入的积累之中以及日常生活的体验当中获得的。
愿你写作路上有光照耀,可以走的坦荡。
来到简书真正写字的第1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