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的背景
秦献公嬴师隰一生征战,给秦国造成了深重的苦难。秦魏少梁之战后,秦献公临死前传位给和他本人性格不同的嬴渠梁,即秦孝公。继位的嬴渠梁,对内遏制老秦人的复仇愿望,对外向魏国割地求和,为秦国争取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当时秦国被认为是蛮荒之地,即使在人才频繁流动的战国时代,也很少有各国士子入秦。为了招揽人才,秦孝公发布了惊世文章《求贤令》,他的诚恳激励了不少天下士子,卫鞅(商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入秦。
人生初见
秦孝公和卫鞅两人深入交流后,互相欣赏,相见恨晚,立志在秦国变法、富国强兵。伏案数月的卫鞅理清了治国之策,在朝堂上痛陈秦国祖制的弊端,公开自己的变法治国理念。元老重臣闻之纷纷色变。秦公早就为卫鞅争取到了朝堂上的支持者嬴虔,他自己则刻下国耻石决意变法强国,拜卫鞅为左庶长,赐予卫鞅穆公镇国宝剑,总领秦国军政,推行变法。秦公作为卫鞅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者,无条件信任和支持卫鞅。卫鞅也对秦公表达了自己的誓言: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渭水大刑
孟、西、白元老们,挑起族人私斗,对抗卫鞅的变法。卫鞅为了变法大业,顶住巨大压力毅然决然处置私斗人员,渭水大刑,斩首700余人,震动天下。卫鞅为了护法,铁面无私,可又谁知道他内心的压抑和痛苦?秦公来了,在渭水刑场外的小土坡上给了卫鞅一个温暖的拥抱,让卫鞅疲惫的心,终于得以安放,他在秦公面前,终于流下了压抑许久的泪水。两人无需多言,都懂得对方的心,很多事情,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足够。
第二批法令
卫鞅颁布第二批法令,法令一出,朝野震荡。老臣们利用太子封地的事作文章,令太子对卫鞅心生不满。秦孝公得知太子封地的事后,心中隐隐担心。想必此事,他担心的是自己百年后,太子会对卫鞅不利吧,真是时刻都记挂着卫鞅的安危。
第三批法令
第三批法令颁行,太子封地,村民所献的粮食无故被换成沙石,嬴驷震怒之下大开杀戒,村民举族交农反官,嬴虔欲调兵镇压,却被太后阻止。卫鞅不惧压力依法严惩嬴虔、公孙贾。嬴虔被处以劓刑! 秦孝公探访卫鞅,二人见面后不言其他,却只是商讨变法,他懂卫鞅行刑的不得已,不忍当面提起,更不会责怪,尽管自己的兄长受劓刑,他也是万分悲痛的。事后秦孝公还给了卫鞅更高的地位和权力,他下诏书,擢升卫鞅为大良造兼领上将军,统摄军国大政。秦公一直都是卫鞅最坚实的依靠。
收复河西
秦军初练成,此时时机已到,卫鞅亲率大军秘密东进。河西之战秦军大胜,秦国收复失地。魏王退还秦国的全部失地,并迁都大梁,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了败落之路。秦国收复河西失地,一雪前耻,举国大庆,秦孝公奖赏将士,卫鞅获封号商君,卫鞅的地位和荣耀达到最高点。秦孝公与商鞅共论秦国前景,定下秦国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后,商鞅却提出了退隐之意,秦孝公惊愕沉思。
秦公病逝
秦孝公病重。在函谷关上,弥留之际,心心念念的,是商君的安危。他在关上教诲嬴驷,必定护法信商君,他甚至还要传位给商君。秦公新婚妻子也在函谷关上,弥留之际,却不曾对她有过只言片语。秦公对商君的这份关切之情,让人动容。商君又何尝不是如此,聪明通透如他,难道会不知道失去秦公这个坚实的依靠之后,他的处境会有多少险恶?商君真的在意自己的生死吗?他在意的是,失去了秦公这个依靠之后,他如何面对重重困难,去推行秦公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变法强国大业?
秦公仙逝后,在这个曾经让他无比温暖的秦国,商君只能听雨狱中,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二人生死相交,互为知音,同心同德,在乱世纷争的战国谱写了一副气壮山河的君臣合璧篇章。商君在狱中,回想起和秦公初见时的美好模样,肯定要会心一笑:当时你给了我一个笑脸,让我心跳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