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大地一片宁静祥和,喜欢这种感觉,一种似乎是家的感觉,温馨舒畅自由呼吸。远处的蛙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大合唱;近处的草虫也不甘示弱,声音虽然纤细但却幽长,它们伏在绿草旁小河边尽情徜徉。
这就是盛夏的夜,一个迷人的夜,也只有在盛夏才能感觉到的味道。你可以选择散步夜行,也可以沏上一杯清茶慢慢品尝。儿时的夏天虽然简单但却不觉得乏味,那个时候经常停电,家用电器比赵本山小品中的手电筒也多不了几样。电视机还不普及,偶尔有几家有台黑白电视机,大家晚饭后就聚到一起看电视,院子里黑压压坐了一片人,也并没有觉得电视机有多小。那个时候国产电视剧还很少,港台版的居多,记得深刻一点的好像有一部《十三妹》什么的,当时收视率很高,因为你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人们对于文艺的这块精神领地还知之甚少,更难以说去评头论足的吐槽了。国产的电视剧因该是86版的《西游记》了,那个时候好像是边拍边播,总感觉不连贯,每个星期天才能演一集,看这个片子的劲头不亚于现在看美国大片,一到星期天总是感觉度日如年,就为早点能看到这个片子。记得有时候,好不容易到了播放时间,却停电了,虽然这是那个时候的常态,但是心里却冒了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幸好那个时候,我们住的那个村子里有一个电力局的干部,他家里有储备电瓶,可以存电,所以在他家是可以看电视的,于是乎大家都涌到了人家看《西游记》,记得人家的电视是放在屋里的,人太多屋里挤满了就在外延伸,在外面的就算看不到,听听声音联想一下也很好。
小时候晚上在屋里睡觉要挂蚊帐,但是感觉那个时候蚊帐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总是半夜被蚊子叮醒,点蚊香也没多大效果。有的时候,在睡觉之前,在屋里点柴草,利用柴草冒出的浓烟来驱赶蚊子,当时总是蚊子不知道呛到了没有,人却呛得眼泪直流。当时家里已经有了吊扇,但是经常停电的缘故,也就没有对它形成依赖,不像现在人们夏天对于空调的依赖那么强烈。晚上停电了,吃过饭待一会儿,就开始上房顶,抱个凉席拿个枕头,最好再有一把蒲扇,在房顶上展开凉席,躺在上面,摇着蒲扇看着星星,听大人们说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别有一番情趣。如果是月明星稀大地一片银白,也可以坐在房檐边,观观夜景也很美的。
小孩子在那个时候有自己的玩法,总之是与大自然亲近的多,不像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泥是怎样和的,树是怎样趴的,知了是怎样抓的。我们那个时候,在雨天过后,就会去比较阴凉的地方,比如破旧的房子里面,或者放木头的地方,干什么呢?寻找黑木耳,这个一般是在雨后,在破旧的枯木头上会长处很多黑木耳,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的分布在木头的各个地方,记得主要是采摘榆树木头上的木耳,因为长在这上面得木耳没有毒,采摘完后回家洗干净就可以炒着吃了,味道很不错。还抓过“知了猴”,这是蝉的早期形态,一般都是从地里钻出来,然后爬到树上,最后破茧化蝉。我们一般在放学后,就去比较僻静的地方去抓它们,先注意地面,如果看到有个小洞,就走过去,用手指轻轻的挖开,经验多了后,用眼一扫就能分辨出洞里面是不是有它们。一般都在傍晚去抓,抓回来放在自家的纱窗上,等待着它们破茧化蝉,很多都是在第二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就看到一个全新的蝉了。蝉的翅膀还是稚嫩的,有的甚是还不曾会飞。蝉分两种,一种会叫一种不会叫,一般都喜欢会叫的,而把不会叫的起个名字叫做“大哑”,很形象的名字。
看到空中的圆月愈加的明亮,顿时让我收回了眼前的思绪,但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还在童年的时光里萦绕,多美的童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