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以历史的兴衰,社会的炎凉,事件的传奇,人物的悲欢等故事或撼动人心、或悦人耳目、或破人愁闷,其所蕴含的世道人生之理,更是给人以警醒和启迪。
而这几部名著中,我更喜欢读《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硝烟四起,各路诸侯相互吞并整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力之势,无数风云人物、精彩事件由此而生。
而在众多的英雄豪杰中,我又比较欣赏曹操,虽然有人觉得他有些心狠手辣、但他的有些策略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历史上,曹操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前者指的是他的才能,后者指的是他的道德。
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拥之者称之为英雄,反之者称之为枭雄。英雄也好,枭雄也罢,仅凭在那个“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的时代里,曹操能从一个离经叛道的顽皮少年,左右冲突,一步步造就霸势,走上高位这一点,便足以证明他智慧超群。
曹操(公元155——220年),东汉末期权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二十岁以孝廉为郎,后以骑都尉,参与镇压颍川黄巾起义军,被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将处于困境的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作为傀儡,并迁都于此许。从此,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主动,号召力增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究竟能从曹操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首先,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
三国乱世,群雄争霸,人才辈出。曹操凭着他杰出的智慧和才干,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对当时国家的统一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论三国群英,以综合素质看,刘备、诸葛亮、孙权等人都比不上曹操。
其次,曹操是个优秀的领导者。
曹操的领导智慧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正是靠着这种超凡的智慧,“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终成霸业。他取信于人,虚怀若谷,满腹经纶,饱经沧桑;他以德取誉,以理服人,积极进取,豁达乐观;他做事踏实,稳妥发展,机智灵活,妙计百出;他爱才识才,遍揽天下豪杰,确有王者风范,使当时的谋臣勇将争相归附。
最后,曹操还是一个一流的智谋家。
想那刘备之计谋无不出自诸葛之手,而孙权之计也出自周瑜之流,独有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才比诸葛、谋过周瑜的谋略家,危急关头无不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开疆辟土争天下,仗是一定要打的,只是打仗不一定非要硬碰硬。要战胜对手,架高、分化、反间、借势等都是关键性因素。将这些策略运用自如,可以从根本上瓦解敌对者的斗志,削弱敌对者的力量,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最喜欢里面的一个故事就是:
在三国时期,谁占领了中原,谁就占领了天下的八分江山。所以,对于中原地区的角逐一直都存在,并且从未停止过。包括曹操在内的那些英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开辟出一个新的世界。
在众多势力之中,最不服输的就是袁绍,而最有韧性的则是曹操。袁绍在战败后,采用了谋士策略,派刘备去攻曹操的根据地许都,迫使曹操不得不回兵救援。两军相遇,战局最初对曹操很不利,为了扭转局势,曹操及时采取分而攻之的策略,以粮草为诱饵,迫使刘备不得不把几员大将分派出去,间接地消弱了他的战斗力,造成刘备大营兵力空虚。
这只是曹操谋略的第一步。随后,曹操又对刘备派出的每队人马施加压力,迫使刘备不得不继续派兵增援,最后分解了刘备的整体军事实力。刘备在中心空虚后,面对曹军的压力不得不逃跑,随即又中了曹操的埋伏。就这样,由关羽、张飞、赵云组成的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曹操的计谋下变得不堪一击,整体溃败。
这个故事曹操运用的是化整为零,逐个击破赢全局的策略。
任何强大的事物都有自身的弱点,与其进行吃力的整体对抗,不如逐个击破。面对强大的对手,一举歼灭不是易事,此时如果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分化对手的力量,然后各个击破,则要容易得多。
在曹操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对手又何尝不是被他一口一口地蚕食掉的呢?
像这样的故事很多……
总之,读着读着,就会觉得曹操的好多策略不仅在以前,就算是现在,也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而且都很好、很实用。这么多好方法,也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古人也常说:“开卷有益,知史明智。”
一个国家,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导向;一个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
如果你也认为不错的话,也可以捧起一本《三国演义》细细品读,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场战役,都能让人从中得到启示。
现在,市面上的名著《三国演义》版本也很多,想读哪个版本的,自己随意挑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