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出现了一篇批评母校的文章,在校友同学间掀起一圈波澜。后来有师姐撰文提出不同意见,又引来一圈褒贬。
感谢他们的文章,让我毕业之后还能借以回忆大学里斑驳的时光。
我的大学生活开始得匆忙。临近新生开学,便匆匆忙忙收拾行李,一个人踏上未知的旅程。从小城市到省会,一路上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未知的惶恐。到达客运站,为求方便省事儿,也着急想见识未来四年就读的学校,我叫了辆绿色出租车,顺利到达。我为自己的机智感到高兴,欣然付账,司机说没零钱,把一百块递给我,我拿了零钱给他,后来发现他还给我的是假钞。
我没有对这座城市感到失望,虽然我再也没有主动坐过那种绿色出租车。这就是我和学校第一次相遇时发生的故事,并不算特别美好,但也说不上悲剧,我告诉自己,啊,怎么这么不小心,下次注意。
现在看来,当初为什么不坐公交呢?2块钱就可以直达学校门口,真蠢啊!
但是当时的我却选择轻易原谅了自己。事实上,无论是这之前和之后,我做了很多蠢事情,但也好像总是能以不同的理由予以谅解。
看吧,人总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在这里,就是严以待校了。
印象中学校占地约800亩,第一次进去的时候兴奋地到处逛,觉得真大,比我高中大。后来有同学说,比起华农,学校真是太小了啊。
我去过华农,确实很大,但我考不上。
我在金融学院读大学,专业却是汉语言文学,金融与文学总觉得格格不入。后来有同学认为,分数不够而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学生,都是被抛弃的折翼天使。
我的翼没折,因为这是我自己填报的,不算调剂,同时我的分数确实去不了其他专业。
上学的过程就像谈一场恋爱,因为亲近和熟悉,一旦忘乎所以,就会肆意苛责她。这些年每当有抱怨学校的声音响起,总会有一批人附和,另一批人反驳,争论不休。
抱怨是把情绪往下倾倒,意味着把自己摆在高处,不胜寒冷,于事无补。古人就比较聪明,把情绪写成诗词,印在我们的课本上,就成了抒情。这个时代与千百年前的时代,其实有一点是一样的,普通个体很难左右大环境的趋势。
但是学校确实有不好的地方,吐槽也好建议也罢,短时间内基本上是看不出什么成效的。吐槽的目的是发泄情绪,合理地发泄完了,该干嘛还是得干嘛去。
江湖上流传着学霸总是说自己没学习的故事,在吐槽学校的大军中,其实也有人早已做好了适应环境的充分准备,真正傻的,大概是一点干货都没有还沉醉在抱怨与吐槽快感的人,直到面临毕业,才惊呼时不我与,学校误我!
毕业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感觉,但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反而怀念起大学的日子。有人说我们专业那些课程不走心,甚至用到杂,劣的字眼,老师只会念ppt,有什么用?
可是我也遇到很多用心良苦,水平高妙的老师啊!我也惭愧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汗颜……
况且我现在怀念的,就是以前那些用来浪费掉的日子啊!
阳光透过窗口照在我的桌面,耳边隐隐有欢快的鸟鸣,老师在讲课,同学们或听课或做着自己的事情,舒适惬意,比起工作后的会议真是好太多了。
若水三千,只取一瓢。学海无涯,想取多少取多少,他人岂能左右。高中时的压迫,历历在目。大学给了人学不学习的自由,却也因此给了人抱怨吐槽的理由,对此恐怕暂无两全其美的方法。
现在有空的时候,我时常约上花哥回学校散步,把职场的脚步挪回学校,在很多个夜里去丈量流失的时光,感受那些细微的变化。
我理解在校同学的苦闷,面对诸多不便敢于发声也是勇气可嘉。于我,毕业就像失恋,从前可以说两句,此时再去说学校的坏处,未免太狭隘。反而经过岁月的沉淀,残留在记忆的都是最美好的诗篇。
最近在听金玟岐,她唱到,你在我生命中留下喧哗,离开后却安静得可怕。
现在对学校充满反对意见的,离开后还会回学校感慨一下曾经的挥斥方遒吗?还会对学校提出建议或关注学校发展动态吗?
我们也只是偏爱自己的凡人罢了。
(题目是金玟岐那首歌的名字,应节,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