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请问老师在本次研习班中最喜欢哪个课程?为什么?
A:在本次研习班课程中,李卫涛老师教授的《中华文化教学法》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设计课程,从当今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入手,用中国文化内在的理论逻辑,介绍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健康观念与财富观念。
听他的课,内心很受触动。文化教育,不是背诵文化知识,要对学生内心有所启发,要有助于学生未来心智的建构。课程设计必须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文化现象,联系所学文化知识,能在思考中思辨和提升。
这一套建构主义教学法,对华文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老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当代社会现象讲解文化,不能简单认为中国文化教学就是讲民俗、讲饮食、讲节日、讲熊猫,这样容易流于表层,浮于形式。从今日之文化现象谈起,探究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学生之所以能被老师的文化课打动,不仅因为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更缘于中华文化从古至今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这是一门独具创新性的课程,听完很受益。会在未来积极向李卫涛老师请教,将所学方法不断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
Q:请问老师在本次研习班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在18天课程学习中,最大收获就是听到王晶老师对于岭南文化“行学”一词的解读。因为在从事华文教育之前,我曾经是一名博物馆青少年研学导师,对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沉浸式教学实践十分感兴趣。目前在海外华文教学中,会将书本知识与博物馆通识教育相结合,开展创新性教学实践。比如在讲解《有趣的汉字》一课时,会将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中国馆的一件文物融入其中,以《一篇三千多年前的日记》为题,为孩子们讲解甲骨文的由来和中国汉字的历史。
我期望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够根据自己所长,开展海外青少年博物馆沉浸式教学,让学生们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Q:请问老师在本次研修班中,有没有一些课程让您受启发,打算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的?
A:我作为本次加拿大桃李中文学校的教师代表参加本次菁英研习班,在18天内听完了所有课程,暨大老师们深厚的文学造诣、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技能让我印象深刻,因此我个人对海外华文教育的重要性、海外华文教师的存在价值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何为文化?为什么要教中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文化的传播者,应该持有自知、自尊、自强和自觉的态度。复兴华夏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辅助现代文化。
十分感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给予我们全球华文教师这次难得的进修机会。我也在第一时间将所学同步分享给了温哥华桃李中文学校的同事们。本次研修课程设计严谨、内涵丰富,问及哪一门课令我从中受益,毫不夸张地说这18天所学知识,都会对我未来的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希望还能有机会继续参加这样的学习深造,在将知识内化输出后,我和我的同事们会及时分享教学成果,用实际行动回馈暨大对海外华文教师的一片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