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断舍离》《极简》《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等推广极简主义的书籍在全世界风行,极简主义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许多人心目中极简主义的践行似乎就意味着扔扔扔,要成为一个极简主义者每天就要各种断舍离,做到“我的家里空无一物”才算是满足标准,其实并非如此。
每个极简主义推广者都经常向大家强调,极简主义追求的目标是达到人与物的平衡。所谓的断舍离,要达到的效果是过上不被无用杂物拖累的生活。
极简主义的实践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在现实事物取舍间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做功课。一门叫做“极简主义实践课”的功课。真正的极简并不要求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而是一种对物质的克制,一种生活的减法,一种对自我需求的清楚认知,举几个实例来说明一下吧。
1
越是成功的人,越知道如何精简,越知道时间和精力应该如何分配。不被无所谓的事物所扰,将精力用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极简力》
某天老娘说家里边快没腐乳了,有合适的哪天有空时看哪家超市合适,记得买几瓶。面对这种情况,我当即现场掏出手机,直接查找对比了下哪家超市搞活动比较划算,立马下单。
虽然老娘说不急,但是对于这种事情个人的处理方式是要做则做不要,不不必让大脑再腾出一部分内存记这种事情当时能处理的马上处理,免得还要耗费时间精力记这些事情不说,也提高执行力。
2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消耗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就没有多少可以用在真正需要的事情上了。--《极简力》
我对比了三五家后选中的是某个超市APP上三折促销的一款腐乳,价格很实惠,在选定腐乳后,下单时有点犹豫了,运费标准18元包邮,买了4瓶打折腐乳,已经满足要求。但是他家现在推出会员卡活动,充100块钱就可以每月18号领优惠券,正如果参加的话,现在正好可以用上一张18减2,就是说如果现在充100块钱,这一单马上就可以优惠两块钱。
如果放在从前,我一定立马便去充钱了,但是现在想了一想,还是放弃了这个两元优惠。
因为平常很少在这个APP上下单,尤其还有每个月18号领券这件事情,还要浪费一定的大脑内存去记,对于愚人我来说实在太不友好了。
毕竟,为了每月领个券,浪费大脑内存也好,上个闹钟也罢,都真的很不值,这种优惠还是放弃算了,既然经常不太会用到,索性给自己添麻烦,于是果断放弃之。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选择,某种食品,如果买大包装的肯定比小包装的划算一些,但是大包装带来的问题就是可能,要长期吃、反复吃才能吃完。最终结果不是长期吃某一样食物吃到倒胃口,就是因为没能及时吃完坏掉一部分。算起来,坏掉的那一部分折算下来和买大包装省下来的钱基本差不多,以上情景也适用于因为领了优惠券而去下单一类的事情。这种操作模式,归根结底,都是利大于弊,应该果断舍弃。
3
把时间或空间留给更重要的人、事、物,我们的精力只有那么多,你在无所谓的事情上消耗得越多,留给自己的越少。
--《极简力》
一直在用的共享单车月卡到期了,准备续卡。这个单车品牌是最近几个月新换的,感觉车子质量不错,车辆资源也足,每次要用车的时候都比较容易找到车,于是果断买了半年卡。
这样,我就不用每个月每到月卡将到期的时候,还要记挂着买新卡,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日本有一位极简主义者佐佐木典士,他把自己从一个囤积狂人变成极简主义者的转变经历写成一本书《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他在书中总结过:极简主义并不是目的。减少物品数量并不是目的,极简主义是帮每个人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的方法。为了珍惜重要的东西,就要剔除不必要的东西。为了专注地追求重要的东西,就要剔除其他的干扰项。有限的“硬盘”里装满了不必要的的信息,又在乎他人的眼光,盲目追求物质,管理杂物。如此这般,我们当然难以发现真正重要的东西了,而且长期消耗心力,享受短暂快乐的结果,到最后也会厌烦,开始沉迷手机、闲谈、酒精,变得得过且过。
在这个充满了忙碌和紧张的时代,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如果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被那些没有必要的东西浪费掉,那么我们将没有力气去做那些真正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事情。比如实现个人成长,完成自我提升,那么最终等待我们的只会有一个结果,一事无成。
所以说,我们践行极简主义,只是过程,而非目的。做一名真正的极简主义者,要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为了重要的人生目标,懂得做出必要的取舍。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把真正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到极致,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也是我们践行极简主义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