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五毒”,你可能会下意识地想到金庸小说中的“五毒教”。在小说中,“五毒”是各种毒药的常用原料,能练成各种见血封喉、入口毙命的毒药。然而,金庸大侠没有告诉你的真相是,“五毒”并不是什么毒药原料,反而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药材。
五毒是什么?
在武侠小说中,五毒通常指毒蛇、蝎子、蜈蚣、蜘蛛、蟾蜍这五种毒物。这个说法其实源自现实中,中医的“五毒”概念。中医的五毒,最早指的是石胆(胆矾)、丹沙(含汞硫化物,俗称朱砂)、雄黄(四硫化四砷)、礐(què)石(砷化物矿石)、慈石(磁铁石)这五种药材。
《周礼·天官》记载:“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五种药材各具非凡的药性和药力: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沙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礐石和慈石主周痹风湿。这五种药材虽然具有一定毒性,却并非个个致命,但是用来合炼药物却又非凡的疗效。这正合中医之法:以毒攻毒。
后来,五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民间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说法,指的是端午时节,蛇、蝎、蜈蚣、守宫(即壁虎)、蟾蜍这几种毒物活跃,要注意防备。这五种毒虫十分常见又广为人知,也都是中药材,功效显著,于是逐渐替代了前面几种生僻的药石成为新的“五毒”。现代中医学中的五毒,指的就是这五种动物。
这其中,壁虎(守宫)同学是比较冤枉的,被归入五毒实在有点委屈。它的毒性其实非常弱,也就比蚊子强一点,它的尿液沾到皮肤会使人的皮肤红肿、瘙痒,仅此而已。不过古人却不这么认为,古人一直认为壁虎的尿液极毒,入眼则瞎,入耳则聋,滴到人身上就会引起溃烂,吃了壁虎爬过的东西便会中毒死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完全是古人的被迫害妄想症在作怪。
于是,已经知晓真相的金庸等小说作家,或许觉得还把壁虎列入五毒有些不妥,毕竟不符合常识,因此在小说中将之替换成了吃瓜群众更加“喜闻乐见”蜘蛛。也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五毒”版本。
五毒后来还演变出其他含义。有个成语叫“五毒俱全”,形容一个人坏透了。经过引申,现在“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抽”也被冠以五毒的称号“五毒”。此外,佛教有“五毒心”的概念,指贪、嗔、痴、慢、疑这五种不好的心态。
不怎么毒的五毒
蛇、蝎、蜘蛛、蜈蚣、蟾蜍,虽然号称五毒,但是其实它们的毒性算不得出类拔萃,反倒是药用功效更给力。
五毒之中的老大,当属毒蛇,它们最为危险也最为致命。中国目前有蛇类200多种,其中毒蛇约60种,所以野外遇到蛇是毒蛇的机率还是蛮高的。其中最毒的毒蛇是蝰蛇类(蝰蛇科),包括著名的竹叶青、白眉蝮蛇、原矛头蝮蛇(俗称烙铁头)、尖吻蝮蛇(俗称五步蛇)。另外还有眼镜蛇科的眼镜王蛇(俗称过山风)、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这些蛇类的攻击都足以致命,野外遇到蛇还是避开为妙。
相比毒蛇,其他四毒就有些名不符实了。
蝎子(蛛形纲蝎目,蜘蛛的亲戚),我国约有15种,最常见的是东亚钳蝎,这货蜇人非常痛,可持续十几个小时,但通常不会致命。
蜘蛛里面,中国最毒的蜘蛛应该是海南捕鸟蛛,体形巨大(可达20厘米),毒性比较猛烈,不过被咬后及时放出毒血一般都不会致命。不过说实话有毒的蜘蛛在中国都是稀有货,昆虫爱好者们要打着灯笼在野外一顿好找才能找到。平时常见的蜘蛛,如络新妇、高脚园蛛、金蛛等要人简直不痛不痒,最多也就是红肿瘙痒一下。
蜈蚣就更可怜了,还没过有蜈蚣咬人毒性致死的案例,好歹人家蜘蛛蝎子国外还有些致命的品种(比如肥尾蝎和巴西漫游蛛)。国内常见的如少棘蜈蚣,咬人也就痛一下,甚至还不上马蜂的毒。(提醒各位看官千万别乱捅马蜂窝,三只马蜂就有可能蜇死人,不是开玩笑的。马蜂不同于蜜蜂,它的毒刺可以反复使用,反复蜇人)
蟾蜍的皮肤含有毒腺,却无法主动伤害人,除非你吃它或者让毒液进入眼睛嘴巴等部位否则不会中毒(这样看来,《天龙八部》莽古朱蛤的设定还真是奇葩,段誉吃了居然没事,跟实现反过来了)。蟾蜍的毒性比较猛烈,在五毒之中可以排第二,有不少误食蟾蜍中毒身亡的案例。蟾蜍的表弟家——蛙类则更毒物界了不得的毒物,比如大名鼎鼎的箭毒蛙,只需1克毒液就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
生物君敢打包票金老的莽古朱蛤绝对是参照了箭毒蛙的人设:形似蛤蟆,长不逾两寸,红身金眼,猎食其他毒物(获取外源毒素)。这设定活脱脱就是一只魔改版的箭毒蛙啊。
莽古朱蛤以其他毒物为食的设定,极有可能参考了箭毒蛙的一个有趣的特性:那就是箭毒蛙自身并不能合成毒素,其所有毒素都从野外有毒食物中获取的。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不过这是真的,这也导致了所有人工养殖的箭毒蛙都是无毒的。也因此箭毒蛙得以进军宠物界,成为两栖爱好者的新宠——原来不是人类又作死。
说五毒不怎么毒,是因为自然界里比五毒厉害的毒物还有很多,跟这些“毒霸”一对比,五毒就有些相形见绌了。比如下面这几种。
以及,你绝对想不到的世界上最毒的生物,是它——
坑爹的是,科学家发现肉毒杆菌毒素有消除皱纹的功效,胜过任何美容品和整容术,于是美容医生发明了传说中的美容针……生物君只能说,美丽有风险,打针需谨慎啊。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