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智商不够,态度来凑,一直深信不疑这句话并践行着,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自己也为这样的繁忙充实乐在其中,越到后来越发现一个问题,自己每天花了这么多时间看书,学技能,可最终越学越焦虑,而且成长的速度堪比蜗牛,思维能力也不见提升。心里一直在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呀?
过年放假前朋友推送《好好学习》共读连接,一看介绍觉得靠谱,心想这就是要解决我学习的问题嘛,那就好好跟下去,看老师怎么讲,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收获,于是一边共读一边看老大的日更,结果不言而喻,对自己期待过高,但实际能力却跟不上,不敢面对自己的无能,逃避现实,只听了前面两次就不敢再听了,在这个期间还落下一个毛病,看老大的日更产生了恐惧感,后来发现每当遇到需要启动大脑思考的文章时大脑太阳穴会不自觉的出现发胀感,就像被灌了铅似的难受。就这样错过了N次洗脑的机会。
这次报名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最大的担心还是怕自己不能一起走下去,不过有了上次中途离场的经验这次还是做了一些准备,但是这两次共读的时需要思考时大脑又出现不适感,更加不幸的是第一次共读就对交作业产生了排异,调整了三天时间都不见好转,不过到目前为止已经共读的四次课程能准时参加了,就是对作业迟迟不知道怎么下手。看到别人都写这么好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太LOW了嘛,这写出来不得羞死人去,看的越多心里越难受,压力越大就越来越不想写作业。还好老大25号的日更把我救了出来。
原来我的问题在于拿自己去跟群里的小伙伴比较,仔细想想这里面的高人何等的多呀?我现在的层次去同能量层级比我高出N个级别的他们比不等于是自己找虐白白送死嘛。只有认清自己的现状,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接地气的落实下来才是真,老大在日更里提到共读的四个不同级别:,“最低要求、一般要求、最高要求、神级要求”。而我当初的选择是高级要求,我用RSQC模型分析后发现自己对这次共读的完成质量定位问题,下面是老大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对共读的四个不同级别的要求:
1、最低要求:是在这个群里面听完所有的交流。
2、一般要求:尽自己的可能来完成阅读这本书的任务,然后按照对自己的要求,去完成必做的作业,并且了解这本书到底讲什么,还有可以把这本书作为工具书,未来可以反复不断的查看、借鉴。
3、高级要求:按照进度共同完成阅读,完成布置的必选作业,了解整本书的框架,尽可能的完成选做作业,将自己书中的一些感受和一些技巧用在阅读上并整理自己的感受。
4、神级要求:高标准完成阅读任务和相关作业,尽可能的尝试书中讲解的阅读方法,掌握书中的框架和知识点,然后完成一个主题阅读,并将主题阅读转换成知识产品。
结合自己的现状,把高级要求调整为一般要求,完成一般要求之后在尝试挑战高级要求,有了这决定之后我的作业就出来了。
才开始几天,尝试新的一次调整算是我的再次出发啦!这份脑图是乘坐地铁坐在地上做出来的。完成比完美重要。收获就是可以用学到的模型解决问题了!这也算是使用工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