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去电影院看电影往往能够完整地看完一整部,而在家里下载下来的,往往看不了几分钟就不想看了,觉得浪费时间。
有的小伙伴分析了:
●可能是因为我们花了钱形成了沉没成本,必须把它看完,不然对不起我们的电影票。
●有的则认为是有他人在场的心理原因,我们不好意思看一半中途离场。
●还有人说是电影院的音响效果是家里没法比的。
我曾经也是这样一个人,电影明明看的是内容(除了某些特效电影),为什么在电影院就能看完,在家里这样舒适的环境反而看不下去。这到底是为什么?
小伙伴们都是从外在环境分析,但是在我看来,去电影院能够看完电影、在家里看不了几分钟这个事实,是外在的环境掩盖了你内心的焦虑。在家里,我们的内心完全暴露无遗,然而我们却很难发现。
一部电影通常前面要有将近半个钟头的铺垫,但是很可惜,我们都等不及,我们急着要去干什么,其实我们自己也很难说得清楚。
我们为什么总是无法活在当下,哪怕是玩?
前一阵子,我曾经应一个朋友的邀请,去他家做客。那段时间我正在忙着备考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有一些其他的阅读计划和学习计划。
从心理上我排斥:在我要学习的时间去参加朋友的聚会,而且仅仅是聊聊天喝茶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产出,但考虑到这个朋友是我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而且他也邀请了好几次,推脱不了。
矛盾的心理已从此刻开始酝酿,我尽管已经答应了朋友,可是心里总是觉得有种说不清楚的忐忑。我的头脑里一团浆糊,不知道做下这个决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去到朋友家,朋友的热情款待,朋友刚入住的新房子,别致的装修,崭新的家具,无时无刻都在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在以前,我可能会就房子的价格、地段、入住率、就装修的造价、装修的材质、市场的行情等等和朋友展开一段愉快的对话,并且从中收获到很多有趣而且重要的信息,同时增进彼此的友情。
但是在那一刻,我的心思始终无法与当下的一切环境结合在一起。
我看着电视里面正在热播的《奔跑吧,兄弟》,却找不到一两个话题可以和朋友展开对话。
我时不时的翻看一下手机,看看微信上面有没有找我;几分钟的时间刷了五六次朋友圈,但其实我什么也看不进去,看进去了也什么都不记得。
没过多长时间,我又不时地望向朋友家的时钟,如坐针毡。
对于朋友的提问和闲聊,我总有些机械地回应着:“是的”、“确实是这样”、“最近这件事很火”,但也仅止于这些机械的回应。
忽然之间,我朋友问了我一句:“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忙啊?”
我下意识地回答道:“没有啊。”
那一刻我才如梦方醒,草草聊了几句近期的工作之后,夹杂着矛盾的心理和混乱的情绪,离开了朋友的家。回家途中,收到了朋友的一条微信:“怎么坐下聊会天这么心不在焉,是不是遇上什么事了。”
是真朋友才会如此直接,我回了一句:“没事,有心了。”
我竟然焦虑到所有的心理表现都挂在脸上,我到底在焦虑什么。
我确实是有事要忙,但是我的时间真的紧到没办法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吗?难道我真的忙到一点时间都没有吗?我如果这个时间在家里自学,难道就一定能保证百分之百全身心投入,而不至于浪费时间吗?我现在就焦虑成这样,那我以后怎么办?
我把自己每天搞得很紧张很勤奋的样子,为了考多一个证,学多一点知识,我几乎挤占了我工作之外其余的时间,但是好像过得并不快乐,更加不从容。
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
曾经有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的对话,小和尚问:“师父,你们不是常常说禅吗?到底什么是禅啊?”
老和尚气定神闲,敲了敲小和尚的头,闭着眼睛说:“禅就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
“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活在当下。”这个道理谁都懂。只是知道很容易,要做到却很难。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的事情还没做,睡觉的时候却在思考人生。哪怕这个时候你已经极度犯困,你依然不想那么快就进入梦乡,因为一旦闭上眼睛,停止思考,这一天就算过去了,今天的问题没有解决,明天依然带着疑惑重走昨天的道路。
多么善于思考的人类,可是这种思考却用错了时间,用错了场合,好一点的话只是晚睡造成神经衰落,不好一点直接就睁眼到天亮。
说到底,还是因为焦虑。
我们没有办法享受当下,是因为在我们头脑里面还搁着其他重要的事情没有做,我们的头脑无法负荷那么多事情同时进行。
长远的、近期的、大的、小的、紧急的、重要的、我们没有意识到,问题从来都不是我们忙到没有时间,也不是我们斟酌要不要去朋友的聚会,那样值不值,更不是我们要放弃掉社交聚会,时间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问题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你要去做的这件事之前,把一切思想负担都卸下来。“活在当下”的道理我们谁都懂,但是具体该怎么办?
➤第一种方法:想到什么事情,立刻去做,连一秒都不要耽误。
小时候曾经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那个看起来木头木脑的青年包拯,一旦在查案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线索,或者头脑里面闪过一丝念头,哪怕是路上阻拦重重,他也一定要第一时间去探个究竟,连一秒也不想耽搁。
正是这种傻到可以的冲动,每一次最先得到问题答案的总是包拯。
我自己后来也养成了这个习惯,不管我手头上的工作多忙,一旦有一个新的灵感闪现,我第一时间不是等工作忙完,而是用几个关键字迅速地记录在我的手机里面,然后再去忙手头上的事。
如果不这么做,一来灵感和念头稍纵即逝,二来一旦在我脑海里形成问题了堆积下来,接下去的工作也无法进行。
在这里有人就有疑问了,人生总不可能想到什么立刻就去做吧,比如我现在想要去旅游,难道我可以马上辞职,立马动身就去?
是的,我们人生不可能只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当我们步入社会以后,有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就好像我要准备我的备考,但却突然被我朋友邀请去做客,不管我当下的意愿是怎样的,答应了就一定得去,去了就一定要尽兴。
可是当时的我非但不尽兴,简直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啊。那怎么办?
➤第二种方法:如果你没办法立刻去做,一定要记录下来。
不要让还没去做的事情在你的脑海里堆积,我们的头脑就好像我们的电脑内存一样,开启太多的程序就会造成卡机甚至死机,而很多人却未曾意识到这一点。
大部分人只知道,工作的时候,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我们要列一个工作表,轻重缓急四个象限,然后再去工作;但是问题来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的日常生活,想法,却不曾运用这样的方法。
就好像我去赴朋友聚会一样,我在出门之前,我的工作刚好进行到一半,我一定要在笔记本上面记录下剩下工作的计划:
不管去多久,回家以后我要完成第几章到第几章的阅读,我需要完成心理咨询师备考练习题多少道,我今天总共要有多少选题要写,如果完成不了,明天是否可以接着完成。
这种方法和有计划的做时间管理不一样,它仅仅只是需要做一个短时间内的简单计划,也许只有一天、半天,但是它能够让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尽情投入。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晚上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相信精神亢奋的理论,但是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都是因为一天快结束了还有未了的事情,需要在躺下之后延续未完成的焦虑。
而这种所谓的“思考”,只需要马上跳起来拿个纸或者手机,就能记录。把你困扰你的东西,让你伤心痛苦的事,把你对人生的宏伟计划,都留到明天白天,精力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睡觉就该有个睡觉的样。
而且相信我,这不会耽误你多少时间,也许只需要三分钟。
一整夜的煎熬与三分钟写份简单的计划,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结语
看一个人是否有耐心,仅仅只是表象,有些人把它理解成一种性格,这似乎有失偏颇,关键要看他是否处于焦虑之中,而焦虑的背后则能够看出来他对于时间的管理,对任务的执行力是否科学。
不管你的焦虑是长远的,诸如买房结婚、实现财务自由;还是近期的,应对司法考试、对着1000人做一场演讲,你都需要把你的疑虑、你的想法、你的计划付诸到纸上,哪怕这些想法和计划最后都不能落到实地,也总比烂在你的脑子里强。
有时候焦虑,会毁掉一个人。而有时候焦虑,却没有那么我们想的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