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现风
明朝方孝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意思是:凡是知道畏惧的人,一定是自身行为端正,说话有分寸,行为不冲动,偶尔有些出格的行为,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
昨天在办公室正在办公,英语老师和我交流说:“咱班的有些娃娃太气人了。”
“说来听听,这些娃娃们又怎样惹我们的文老师生气了。”我安慰英语老师说。
“不是我,是我们班级的历史老师。”英语老师纠正着说。
“哦,说出来讨论一下。”我继续说。
“我们的历史课堂孩子们纪律不太好,历史老师有点生气。”英语老师继续说。
“哦,看来应该是我做班主任的责任,应该在这一方面对班级内的孩子们进行引导。”我自我反省着说。
“然后历史老师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在我的课堂上纪律不好,欺负我太温柔。”英语老师继续向我叙述着。
我继续盯着英语老师用心地听着,想知道这些淘气的娃娃们究竟想干什么?
“结果班级内的孩子们还齐声说,‘是的’,你说气人不气人?”英语老师有点为历史老师打抱不平地说。
“还拖着长音。”英语老师继续补充到。
我破涕一笑,说:“这些孩子们也真的是让人生气,说出这些专门气人的话。”
我们的历史老师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文化程度对于教这些初中生那是绰绰有余,但有可能应对教育中的“突发事件”,或者孩子们的“顽皮”现象尚欠缺一些经验。
紧接着我就在办公室的监控系统中看到,这一节课正好是历史老师的课,历史老师在教室内生气地把东西摔了下去。
想一想这些孩子们的回答一定是嬉皮笑脸地拖着长音回答的“是……”,这个“是”中有一半反应历史老师的课堂现象,孩子们的不遵守纪律,又有一半“顽皮”的成分惨杂着,但孩子们的这种“顽皮”也好,“课堂现象”也好,需要班主任正确的疏导。
下一节,正好是我的课,我给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的数学课上,学习一个词语‘敬畏’,何为‘敬畏’呢?”
今天我在手机上看到了一片文章,上面说到,作为一个学生必须⼼存“敬畏”,要敬畏课堂,因为课堂是给予知识的地⽅;要敬畏知识,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未来;要敬畏未来,未来的模样就藏在今天的努⼒中。
“敬畏”课堂,先从敬畏自己的老师做起,尊师重道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勤勉努力。只有“敬畏”自己的老师,才能做到“敬畏”课堂;也只有“敬畏”课堂了,才能谈道“敬畏”知识;只有“敬畏”知识了,才能谈到如何“敬畏”自己的未来。优秀的孩子一定要懂得三个“敬畏”的前提条件是“敬畏”自己的老师。
朱熹说:“君⼦之⼼,常怀敬畏。”
敬畏,是⼈类对待事物的⼀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忧
虑”外,还形如“战战兢兢”之态。我相信,我们班级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智慧,都懂得如何“敬畏”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