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环境、心理素质、情绪、影响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所以我们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轻则心情不好,重则丢了工作。
1.
你适应环境,还是环境适应你?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适应环境。只是有的人积极主动,有的人消极抵抗。
积极的人,主动寻求适应的方法,不但让自己脚舒服了,还学会了编草鞋技能。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学会了谋生技能。
消极抱怨的人,往往正是因为不作为,无法跳出现有环境,才更有时间和精力宣泄对现有环境的不满。
这个问题表面上问的,是我们适应环境还是环境适应我们。但在实际中,我们除了适应环境之外,别无选择。
所以,我们实际上需要思考的是,在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中,要主动适应它还是努力跳出它。
2.
“漩涡效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喜欢的早餐卖完了,早上听课时心里总压抑着一股不甘心,课没认真听,被老师提问了,答不上来又被批评…可以想见,这一天就“毁”了。
心理素质好,是一种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被称为心理素质好呢?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抗压力。
所谓抗压,不是片面地忽视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自欺欺人;更不是一个人死扛着,抗得久就叫抗压能力强。
我认为的抗压力强,是一种能及时把负面能量和想法及时甩掉,轻装上阵重新开始的自我更新能力。
有时,情绪垃圾对你的污染会比想象中大,记得及时扔掉。
3.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努力,不断地努力,是很多父母对子女价值观灌输的标准答案。
但有时不问方法,或是方法粗糙的努力,成效并不高。不能让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脑子过于紧绷,不容易留出空隙吸收、处理新事物,做事效率往往会降低。
努力是必要的。在咬紧牙关努力的同时,也要记得定时给自己松松弦。为下一段奔跑蓄力。
【今日话题】
很多人都不喜欢“伸手党”,你认为什么样的行为类似于伸手党呢?
1.伸手要领域
对某件事情连基本概念都没有了解,便没有方向和目的性地发问,寻求帮助。
2.伸手要干货
有目的地向他人求助,得到帮助之后觉得理直气壮。
3.伸手要成果
缺乏实践,妄想多听一些别人的见解就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