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地铁上看完了《雪地里的单车》第2遍,看之前是完全不记得里面的剧情了。
书里说“有的人注定是要等待的”,比如方惠枣,比如阿佑。在我看来,并不是说注定要如此的,只能说一直等待的那一方爱得更深一些,封面页也写了“等待,是最深情的告白。“一个人要忍受住寂寞和身边人的质疑,一直守着那颗心不变,还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倘若日复一日,觉得等待已经不值得了,你又能说她/他不深情吗?
像李澄这样的人现实中应该比比皆是,向往自由,害怕被束缚,害怕和一个人建立长久的关系,从不轻易给出承诺。说是性格使然,也不为过,但是,也不应将这一切完全归因于性格。若是一直如此,也是为爱得不够深所找的借口罢了。他也有在一步步的慢慢转变,像他自己所说的,爱小枣已经到“危险的地步”了,已经到想要和她厮守一生的地步了,也有在去尝试着做出承诺,可是屡屡的失约还是让小枣觉得疲倦了。最终,小枣失约了,她唯一的一次失约,两个人却就此错过一生。
可惜吗?我觉得不,尽管双方在这段感情里都有做出妥协,但小枣付出的似乎更多一些,在李澄失约没去见她的家人时,在失约没能去陪她买戒指时,小枣都原谅了她,但是,心里的负担却是愈来愈重的,失望也是愈积愈深,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的结局,首先,李澄这样答应后屡屡毁约的行为让人觉得愤怒,性格使然,或是与其父亲相关,都不能作为洗白的借口,如果做不到,一开始就不应该给人希望,这种大起大落实在是太让人伤心了。其次,两个性格相差太大的人,即使能够勉强在一起,一方付出的总是多余另一方,这段感情也是不健康的,最终还是不会长久。
书中除了主角,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阿佑和李澄的妹妹李澈。阿佑让我想到了一部剧里的小岳岳,剧名记不清了,但他追着出租车一声声喊着“燕子”的场景让我久久无法忘却。无论姚雪露什么时候来找他,他总是会一如既往地给她做最爱的蜗牛奄列。就是一个傻傻的等着自己爱人的“痴汉”形象。每一次看到姚雪露回来,他应该是开心的,可是,内心应当也是充满了酸涩的,因为知道她还是会走,内心肯定是患得患失的。但我很佩服他对爱的执着,正如我先前所说,也许有一天也会觉得累了,倦了,但是就此刻而言,他还是在坚守着,为了他的爱情。
李澈其实和阿佑、李澄有着相似之处。她和李澄都是因为那个人对前任的执着而爱上了对方,她和阿佑都苦苦的守着一个得不到的人。真是一个傻姑娘,也许,她并不爱阿佑,只是被阿佑对爱的执着所感动,希望也有这样一个人真心对自己罢了。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今日再读,才真正开始思考书名的含义。雪地是方惠枣后期所居住并长留的地方,而单车贯穿着全文,一个场景,一个物品,就将整个故事徐徐道来。是一个悲剧,也是爱而不得的人生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