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江家的小少爷,像是被命运施了咒,整整十年,未曾展露过一丝笑容。那如寒潭般深邃的眼眸里,满是与年纪不符的落寞与沧桑。
回溯到十年前,正值盛夏,蝉鸣在枝头喧嚣。彼时,江家的书房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光影。十来岁的小少爷,正手持毛笔,认真临摹着字帖。一旁的老管家,轻轻摇着竹扇,为少爷驱赶着暑气,偶尔还会打着瞌睡。
许是被窗外的热闹吸引,小少爷放下毛笔,偷偷溜出了书房。他如脱缰的小马驹,一路奔向自家的后花园。园子里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他熟练地爬上一棵大树,想去探寻那个心仪已久的鸟窝。老管家发现少爷不见后,焦急地赶来,在树下苦苦哀求,可少爷却满不在乎,还调皮地扯着树上的蜘蛛网。
与此同时,夫人午睡醒来,恍惚间,她似乎听到一阵若有若无的木鱼声,那声音沉稳而有力,一下一下,仿佛敲在她的心尖上。正疑惑间,贴身丫鬟匆匆来报,说门口有个化缘的和尚。夫人不假思索,便让人将和尚请了进来。
片刻后,一位身形清瘦、身着灰色僧袍的和尚出现在夫人面前。他手持念珠,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夫人连忙吩咐丫鬟上茶,随后忧心忡忡地说起自己的儿子,虽聪明伶俐,却生性活泼好动,总让人放心不下,询问和尚可有化解之法。和尚微微皱眉,沉默片刻后,递给夫人一串念珠,随后转身离去。夫人满心疑惑,却还是将念珠小心收起,接着便派人去找少爷。
少爷被带回书房后,依旧心不在焉。第二天,趁人不注意,他又偷偷溜进了后花园。这次,他玩得更加尽兴,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仿佛置身于自己的欢乐王国。可意外却在瞬间降临,当他试图爬上更高的树枝时,脚底突然一滑,整个人直直地坠落下去。只听一声惨叫,老管家闻声赶来,只见少爷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众人急忙将少爷抬回房间,请来了城中最好的大夫。好在并无大碍,只是摔得有些严重,夫人抱着少爷,泪如雨下。少爷看着母亲如此伤心,懂事地安慰着她,表示自己并无大碍。
夫人心中不安,叮嘱少爷近日切莫再去后花园玩耍,还要求他在老爷外出期间,务必在书房专心读书,等老爷回来也好有所交代。少爷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乖巧地点了点头。半月后,老爷外出归来,满脸春风,原来此次生意大获成功。他决定大摆宴席,宴请族中亲友,顺便挑选一些可用之才,以壮大自家生意。夫人满心欢喜,赶忙吩咐下人准备酒席。老爷询问起少爷的情况,夫人连连夸赞,隐瞒了少爷从树上摔下的事情。
又过了半月,宴席如期举行。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席间,众人纷纷向老爷夫人敬酒,为了能在江家的生意中谋得一席之地,各展所能,热闹非凡。而小少爷却安静地坐在一旁,宛如一个被遗忘的存在。看着众人围着父母阿谀奉承,他心中顿感无趣,便悄悄溜出了宴席,再次来到了后花园。
他像往常一样,爬上了一棵大树。就在他玩得忘乎所以时,突然一阵剧痛袭来,他从树上重重地摔了下来,昏迷不醒。等他再次醒来,发现母亲已然不见踪影。他四处寻找,询问家中下人,却无人敢告诉他母亲的去向。无奈之下,他只好去问父亲,可父亲只是闭目摆手,示意他退下。
此后,少爷失去了母亲的关爱,父亲也对他不闻不问。老管家成了他唯一的依靠,在管家的劝说下,他回到书房用功读书。但他心中对母亲的思念却与日俱增,他时常想去后花园看看,却总是被管家拦住。想起上次从树上摔下的惨痛经历,他心中也多了几分忌惮。
终于有一天,少爷趁着下人不注意,偷偷来到了后花园。当他看到园中的那座新坟时,整个人都愣住了。他颤抖着双腿,缓缓走近墓碑,看清上面刻着母亲的名字时,只觉天旋地转,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他的眼中没有泪水,只有无尽的空洞与绝望。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卧房,将自己蒙在被子里,任凭外界如何呼喊,都不再回应。再次醒来时,他发起了高烧,整个人陷入了昏迷。等他彻底清醒后,终于接受了母亲离世的事实,从此,他将所有的悲伤深埋心底,脸上再无笑容。
少爷整日将自己关在书房,很少与父亲见面。他知道,自己那张酷似母亲的脸,只会让父亲想起过去的伤痛,从而对他更加冷漠。他只能将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那座冰冷的墓碑上。每次来到后花园,站在母亲的墓前,他都觉得自己与母亲的距离又近了一些。
十年光阴转瞬即逝,老管家突然病重,临终前想见少爷一面。可老爷却坚决阻拦,不让少爷踏出书房半步。少爷表面平静,内心却悲痛万分。等到深夜,他偷偷翻墙而出,历经波折,终于找到了管家的家。
此时的老管家,已经奄奄一息。看到少爷赶来,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艰难地说道:“夫……........人……....没……...死…….永……宁……..寺……...” 话未说完,便闭上了眼睛。少爷如遭雷击,泪水夺眶而出。他怎么也没想到,母亲竟然还活着。
永宁寺?母亲真的在那里吗?少爷顾不上悲痛,匆忙赶回家里,收拾行囊,踏上了寻找母亲的路途。几百里的路程,他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永宁寺的山门前。
望着眼前庄严肃穆的寺庙,少爷的心中五味杂陈。他缓缓推开寺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拱形石桥。他快步走上桥,只见远处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宏,殿前的池塘里,荷叶田田,荷花绽放。他沿着小路,一步步走向大殿,偶尔有几个香客从他身边走过,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虔诚与宁静。
突然,一阵悠扬的诵经声传来,少爷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他静静地站在大殿外,听着那庄严肃穆的声音,心中的波澜渐渐平息。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声响起,诵经声戛然而止。片刻后,一群身着僧袍的出家人从大殿里走了出来。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少爷的眼帘。他的身体瞬间僵住,心脏也仿佛停止了跳动。那是他日思夜想的母亲啊!只见母亲面容消瘦,眼神却充满了慈悲与宁静。她看到少爷后,先是微微一愣,随后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缓缓向他走来。
“你来了啊。”母亲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温柔,“饿了吧?随我去斋堂吃饭吧。”
少爷呆呆地看着母亲,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心中满是震惊与疑惑。这十年来,他无数次在梦中与母亲相见,可如今母亲真的出现在眼前,他却觉得如此不真实。
在斋堂里,母亲缓缓道出了当年的真相。原来,当年少爷昏迷不醒时,母亲心急如焚,慌乱中拿出了和尚送的念珠。她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只能不停地跪地祈求,愿用自己的一切,换取儿子的平安。就在这时,她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只要自己出家为尼,儿子便能转危为安。于是,她不顾老爷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来到了永宁寺。
说来也怪,母亲出家后不久,少爷便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母亲一直坚信,是自己的出家,换来了儿子的生命。这些年,她一心向佛,从未打听过家中的消息,她害怕自己一旦得知儿子的情况,便会动摇出家的决心。
少爷听完母亲的讲述,早已泣不成声。他望着眼前的母亲,心中满是思念与不舍。他多么希望母亲能跟自己回家,一家人团聚,弥补这十年来缺失的亲情。
母亲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微笑着说道:“孩子,离别是人生常态,相聚需要因缘和合。此生你我缘虽浅,情却至深。当年我为了你的平安,许下心愿,出家为尼。如今看到你平安长大,我心愿已了。你要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我们都要学会放下。”
少爷看着母亲坚定的眼神,心中虽有万般不舍,却也明白母亲心意已决。他默默擦干眼泪,在心中默默与母亲告别。
离开永宁寺后,少爷的心中不再有怨恨。他终于理解了母亲的苦心,也明白了父亲的无奈。人生的苦难与挫折,让他变得更加成熟与坚强。他不再是那个任性调皮的孩子,而是成为了一个懂得感恩、心怀慈悲的人。
虽然少爷依旧很少露出笑容,但他的眼神中,却多了一份淡然与从容。他知道,无论母亲身在何处,那份深沉的母爱,永远都在他的心中,从未离去。而这份爱,也将成为他人生道路上,最温暖的力量,伴他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