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书(三)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自称皇帝,他下诏说:“黄帝得到土德祥瑞,黄龙和地龙出现;夏朝得到木德祥瑞,青龙在京郊出现,草木茂盛;殷商得到金德祥瑞,白银从山上喷涌而出;周朝得到火德祥瑞,有红色乌鸦出现。现在秦朝取代周朝,就要用克火的水德为祥瑞。当年秦文公出猎时捕获一条黑龙,这是水德祥瑞的开始。”
秦朝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冬季十月为全年始月,崇尚黑色,度量以六最大,音乐崇尚大吕,政事以法令为准。
秦始皇统一全国三年后,向东巡视各郡县,在邹县的峄山建立祠堂,歌颂秦朝功业。从齐鲁赶来的儒生博士共计七十多人,他们聚集到泰山脚下。儒生中有人提议说:“古代君王封禅时要用蒲草包住车轮,以免损伤泰山的土石草木。简单打扫一下地面,就能作为祭祀场地,用秫秸编织成席子。这样就地取材,简便易行。”
秦始皇听到这些议论,感觉十分怪异,弃之不用,并因此罢黜了众儒生。秦始皇命人清理车道,他从泰山南面登上泰山之巅,立石颂扬秦始皇大德,说明封禅原因。完成后秦始皇从北面下山,封禅梁父山。这些礼仪都照搬太祝在雍城祭祀上天时的程序,并且事后进行秘密封藏,所以世上没有留存相关资料。
秦始皇登上泰山后,中途遇到暴风雨,就在一棵大树下避雨。儒生们被罢黜后,不能参与封禅礼仪,听说秦始皇遭遇风雨,在幸灾乐祸的同时进行讥讽。
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向东游历海上,向名山大川以及八神行祭祀之礼,寻找仙人,以期望长生不老。这八神有人说自古就有,也有人说是姜太公制造出来的。齐国之所以称为齐国,就是八神之一有叫做天齐神的缘故。具体祭祀天齐神的仪式谁也搞不清来由。这八神是:第一神是天主,叫做天齐神,临渊而居,就在临淄南郊山下。第二神是地主,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祭祀。天齐神喜欢阴凉,必须在高山下的小山上进行祭祀,称为“畤”。地主神喜欢阳光,必须在低洼地面的圆丘上进行祭祀。第三神是兵主,就是蚩尤。蚩尤位于齐国的西境东平县的陆监乡。第四神是阴主,在参山祭祀。第五神是阳主,在芝罘祭祀。第六神是月主,在莱山祭祀。以上三大神都在齐国北部,紧邻勃海。第七神是日主,在成山祭祀。成山深入大海,位于齐国东北,最早迎接海上日出。第八神是四时主,在琅邪祭祀。琅邪在齐国东部,传说是太岁开始运行的地方。以上祭祀都用一头牲畜,巫祝的数量和珪币使用各不相同。
从齐威王、齐宣王时期,邹衍等人论述五德终始学说,秦始皇采纳其理论。而宋无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等都是燕国人,专门搞方士仙道,炼丹制药,谈鬼论神。邹衍因为阴阳五行瑞显达于诸侯,燕齐等国人方士们却没有得到认可,但这些奇谈怪论阿谀附合之徒却从此兴起,其从业人员不可胜数。
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派人到海上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三山传说都在渤海中,离人们并不遥远,所谓的难度就是,只要有船只接近,必定有大风把船只吹离。也有吹嘘说自己到达了的,遇到神仙并得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传说仙山上的物品禽兽都是白色的,宫阙用黄金白银建造。没有到达时,遥望就如同天上白云;到达后,三座神山反而在水面之下;到达后,必定有大风吹走船只。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海市蜃楼。历代帝王都不甘心,追求长生不老的趋之若鹜。
方士们的各种说法等等不一。秦始皇亲自到达海上,他自认简单地派人到海上恐怕不行,就专门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入海去寻找。船队到达海上时,都因为大风阻挡返回,汇报说是远远望见了仙山。
第二年,心有不甘的秦始皇再次来到海上,到达琅邪,经过恒山,从上党返京。再往后三年,秦始皇又巡视碣石,听取入海方士们的工作汇报,从上郡返京。再往后五年,秦始皇南巡到达湘山,登上会稽山,沿海路北进,希望能够得到神山上的奇药。他最终没有成功,带着失望返回时在沙丘去世。
秦二世元年,胡亥东巡碣石,然后沿海向南,经过泰山,到达会稽山,都进行了祭祀。专门在秦始皇所立的石碑旁边刻字,以彰显秦始皇的功德。这年秋天,诸侯纷纷起来反秦。两年后秦二世被杀,秦朝灭亡。
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十二年,秦国灭亡。儒生们痛恨秦国焚书坑儒,百姓们怨恨其法律严苛,纷纷起来反秦。当时有传言说:“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这难道是在说秦始皇没有大德,却擅自行封禅之事吗?
黄其军
作于2020年2月19日(古历庚子年正月廿六)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