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疑惑为什么物理有确定的答案,而文学、艺术的答案没有标准,自圆其说即可;在学习薛老师的课程时发现,经济学有时有确定的答案,有时又没有;而今天这篇文章中的理论让我醍醐灌顶,它阐明了我多年来的疑惑,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做研究时先要分清它是科学还是非科学,这样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波普尔证伪主义理论
这篇文章讲“证伪主义理论”,由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波普尔提出。证伪理论,对人们划分科学理论与非科学理论有非常大的启发。证伪,就是证实是假的意思。波普尔认为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即可以通过实际的生活证明它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被证伪的科学,能告诉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某些具体信息;
非科学不存在对与错之分,它表达的是一种情感,一种愿望,但却不告诉我们,关于这个地球的任何具体的知识。由此,物理学,化学,天文学都是科学,而文学,艺术,数学都是非科学,它们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经济学——可证伪的科学
经济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学科,很多经济学理论都是根据人类文明的发展推演而来的,它的大部分理论,可以根据事实验证的。但也有一部分不属于科学讨论,如什么是公平,什么是高效率,这些讨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偏好,所以从广泛意义上来说,经济学是一门不纯净的可证伪的科学。
下面列举两个经济学中可证伪的观点,对“证伪”做进一步解释。
例1 事与愿违的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法颁布的初心,是为了避免那些强势的资本家过多的剥削贫困的劳动者。但,这一观点在日后的实际运行中被证伪是错的,即最低工资法反而提高了失业率,反而没有保护贫困劳动者的利益,证伪过程如下
这项法律最初颁布时,的确提高了很多在岗的劳动者的工资,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保障。但后来,情况却发生了逆转:随着巨大的劳动者工资支出,这无疑损坏了企业的利益,企业也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的,于是企业方就开始从各个方面想办法节约开支:
减少或不招募实习生,临时工(实习生,临时工的工资是相对较低的,因为比起他们带来的贡献,企业还要付出更多的培训管理成本),这对那些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失去了更多的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采用机械化操作代替人工,机械可以不分昼夜的工作,还方便管理。由此,企业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者了,开始裁员,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被剥夺。
目前,美国很多黑人经济学家也在不遗余力的批评美国的最低工资法,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认为最低工资法,能保障穷人的利益,但事实上剥夺了更多贫困黑人的就业机会。因为这些只要他们不违法,不游手好闲,好歹都能找到事情来做,而最低工资法颁布,反而却伤害了那些它本来想要保护的人。
例2 计划经济VS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孰优孰劣, 苏联的计划经济,美国工业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在中国的早期的“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都是证伪过程,证明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1928年,从1928—1975年,大约这50年期间,它的经济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即在工业化初期,落后国家需要集中使用社会资源,构建工业基础设施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早在1940年前后,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但是在1975—1989年,经济开始放慢,直至最后解体。
因为这种计划,它的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几乎依赖于政府的指令性计划。这种体制缺乏价格信号,使得资源配置十分低效,不均衡,引起资源的极大浪费,苏联早期以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为主,几乎所有的人力,物力都过渡用在国防的建设,因此轻工业的几乎没有发展,食物,日化用品严重短缺,但人民的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其次,这种体制缺乏科技转化能力,苏联计划经济,作为国家官僚体系,就会最大限度的追求确定性,因此科技转化率很低,和美国相比是赶而不超。二战之后的英美科技发展多样化,金融体系发展也越来越壮大,风险分散能力也越来越强,风险投资,广撒网,不怕冒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最好的科技形式最终能得到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法分散风险,不能投石问路,不能创业,只适合追踪先进科技,不适合探索新科技,经济很快就会陷入停滞。
阿尔钦曾说过:“世界是充满不确定的”。不论是经济学还是其他科学,都是一步步跌跌撞撞随着人们对世界对复杂的社会认知中发展起来,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就像一把检验这些认知的利斧,去伪存真,最终为我们留下最纯粹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