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剪头发了。因为上班三天,整个头发完全没有型了。大概真的是“忙长头发闲长甲”。在理发店接受服务,渐渐地放松心情,头皮头发也从“粗心感受”到“慢慢享受”,把头发的事交给理发师便好,他们才是头发的掌控者不是么?至于情绪,保持对美好的执着便是原则。
在这幽幽暗暗曲曲折折的绵长岁月中,我们付出所有心智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而暗夜无人时的崩溃大哭证明你的掌控力已近于触底。社会生活复杂纷繁,我们却连自己的情绪也掌控不了。
记得马克·吐温曾经在一次演讲中非常风趣地大谈婴儿的“威风”,大致说“婴儿在它们费尽脑力考虑如何把一根大脚趾头塞进嘴巴里的同时,它们的每次啼哭都是命令,堪比最高领袖,一切人等都要服从命令,并且你还要以最快的反应力,给他们奉上甜美的乳房、牛奶、尿布或者玩具……”。
婴儿的啼笑反应了人类最初的感受和掌控力,感觉真是奇妙是吧?如今我们的社会像是一个飞转的回旋镖,跟不上节奏的话就会被无情地甩出局,而眼前情绪的崩溃大哭,似乎只能证明自身对局面失去掌控的无奈。
想一想,人类为什么要长大?长大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自从“忘记”了“婴语”,人就从带着隐形翅膀的可爱神灵化为知事好学的社会性高级生物,一辈子学习与感受对自身、他人以及环境的交互影响。
比如童年。人类的童年是最接近婴儿期的,常常讴歌童年是“真中的梦”,“梦中的真”,“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说明童年是无比宝贵和美好的。但是要比起对环境和人群的掌控力,可真是逊色不少,乃至童年常常以领导力和掌控力作为终生的培养目标,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是也。像拿破仑普京这样的小个子在小孩子堆里当老大的,哪怕被老太太骂成“混球”,也能成为一时的美谈。
社会生活的逐渐发展变化,个人对自身和社会环境的掌控成为了一个函数关系,先是上升到童年期为止然后逐渐降落为零,起起伏伏的人生就是掌控力变化的一条有规律的曲线。
这都说明“掌控”可能是人类自出生到死去的过程中一个关系到终极幸福的一个最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