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里的人多了,一切都变得复杂了。
前段时间,奶奶告诉我,家门前的那根黄瓜不见了,我不以为然,这听起来明明就是一件极小的事,不知道奶奶怎么那么计较,但又不能与她争执,不知如何宽慰,只得在旁边听她吐槽那个偷黄瓜的人。从奶奶的吐槽中,我发现这样的事情不时就会发生,又不知是何人所为,令爷爷奶奶无可奈何。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爷爷奶奶所讲的和我所看到的不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地方了,那时候,感觉民风很淳朴,周围的人兢兢业业,有来有往,看到了总会打声招呼,有好吃的会互相分享,像这样的事几乎没怎么听说。随着村落的不断发展,也就在前些年,我家对面修了两栋新房子,一些其他队的人便买了这里的房子,于是乎,原住居民和新搬来的居民聚居生活在一起,年轻人外出务工、学习,一部分中老年人和小孩留守家中,许多人不再种粮食、种蔬菜瓜果,特别是新搬来的居民,他们过起了像城里人一样买着吃的生活,这就导致部分人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爷爷奶奶所说之事也就不难想象了。
7月份的时候在家待了半个多月,也无所事事地在家乡的公路上走过几次,感受了道路两旁的郁郁葱葱与傍晚时分的蛙叫蝉鸣,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不想离开。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看见几个小孩围着我家旁边的李子树,准备用竹竿打下来,看到我走近也没心虚离开,好像这本来就是他们家的,与我无关。没办法,我就只好上前严肃的说:“这李子还没熟,还不能吃,你们在这做什么?”于是乎,或许是我严肃的表情,也或许是我的话,打消了小孩们想要进一步的行动。晚上,我对爷爷奶奶说了这件事,奶奶说:“让你去打你不去,晓得别人还会去打哈”,我反驳道:“不是还没熟嘛,等熟了好吃些”,奶奶又说:“等它熟了,都没有了,还有旁边那根梨树,明天去把它们全部打了”,我急忙回道:“先不忙打嘛,我反正没事,这几天我把它们都看着,让它们还留一段时间,熟了再打”。于是,我过上了几天守树人的生活,但是,我并不是时时都在,一到饭点我需要做饭,等爷爷奶奶回家吃饭。有一天吃完饭时,一个和我家走得比较近的邻居对爷爷说:“你们后面那些李子、梨再不打,都要被过上过下的人打完了,我下来的时候就有人在打”,爷爷讽刺的说:“打嘛,是给他们结的”。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李子树与梨子树上的果子几乎全部被摘了,就问爷爷,爷爷说:“我和你奶奶把它们全部打了,等熟了那没都没得了,你还吃啥子”。果树的事就这样告一段落了,但想想,好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事每年都会发生一次,感觉自己没有吃到过真正意义上熟了的果子,它们总是会被提前摘下。写到这,突然想到“道边苦李”的故事,不是说道路边果实累累的树果子是苦涩的吗,不会有人去摘,但现实是,只要路边果实累累,且没有人的情况,很少有人会管住自己的手。
说完果子我就接着说蔬菜,前面我也说了,随着农村的发展,村里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以前的人边边角角都会种上农作物,但现在除了离家较近的地方种上东西之外,其它的地方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很多人家基本不种粮食,只种一小块地的蔬菜,供日常食用,不够就去街上买。以前,人们种的东西很多,吃不完的就喂猪,但现在,不要说喂猪了,种的菜够自己家里吃就行了。在家的那段日子,奶奶常弄一些野菜回来,我很惊讶就问:“这不是以前猪吃的吗”,奶奶说:“人还不是可以吃,吃的人多得很嘛,新农村里(那两栋新搬来的住户)的人天天都去找”。我很好奇,难道现在村里人过上了挖野菜的生活,不是说不能吃野菜,其实吃起来真的还可以,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总觉得有点怪怪的。除了野菜外奶奶还带回家一个小小的南瓜,我感觉很奇怪,南瓜那么小,把它摘了干什么,奶奶说,南瓜在公路边,如果不摘别人也会摘,还不如自己先尝尝鲜。有时候,我总感觉爷爷奶奶把人心想得太坏,太计较,就有点太抠门的感觉。但换一种思维想,觉得他们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他们不需要为别人的行为买单,不去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不让好吃懒做的人捡便宜,这样就真的践行了他们从小教导我的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还是说黄瓜吧,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奶奶说,早上都看见在路边挂着的,去赶个场(赶集)回来就没有了。虽然奶奶在家嚷嚷过两句,无非说可能是我们对面房子里的人摘的,但最后也不了了之。这几年常常听爷爷们讲周围这些事儿,也就是一些农村八卦,主要是对面房子里的,有时候听起来有一点刷新我对这个人的认知。本着多听少说的原则,听到了很多恩恩怨怨,突然之间,我觉得虽然这么多年了,但原住民与新搬居民之间还没有融合,要互相放下芥蒂很难。
仔细想想,这其实就是一根黄瓜的事情,但细细想来,好像又不是一根黄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