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以此文记录我这大半年的做饭体会 |
今天无意间翻开微博,刷到几个之前关注了很久的美食博主,发现了几道比较合口味又容易做的菜,于是又重新燃起了要好好做饭,享受个中乐趣的念头。
1 / 回头看看
从去年年底开始决定给家人做饭,至今坚持了将近大半年。家里人多,口味不统一,还要考虑不同身体状况下的饮食禁忌,要做好一顿饭真的很不容易。
刚开始不会做,每天耍着花样做不同的菜,把它当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做是一种享受,乐在其中。
后来因为在做法和口味上跟家人意见不一,而且从找食谱,买菜,洗切食材到做菜要花费一个上午,慢慢厌倦了做饭。心情不好,感受不到做菜的快乐,做出来的菜自然也不好吃,心情更不好,进入了恶性循环。
2 / 尝试新的突破
今天是厌倦了难吃的饭菜,终于鼓起劲来,决定找点新的突破。之前习惯在某个美食APP上找食谱,但经常很难找到合适的,今天改变了一下策略,去微博上找。
幸运的是很快便找到合胃口,易做又容易买到食材的食谱。今天打算做一点突破:改变一下做法和口味;明天的早餐不!吃!面!
今天的食材清单。因为记性不好,所以习惯列清单,然后照着买到的食材一项一项地打勾。
3 / 按需调整食材、做法
现在很多时候都不会按照食谱照搬,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食材和做法。今天有三道菜,我根据平时的习惯做了一些调整:
豆腐荷包蛋鲫鱼汤:加入红萝卜、枸杞子提升整体色彩,用香菜替代小葱,增加汤的鲜味。
爆炒鲜鱿鱼:将食谱中的青红辣椒、洋葱等辅材替代为普通的青椒(不辣)、红萝卜、小葱、蒜蓉和生姜。青椒选长长的那种,不要灯笼椒。
蜜汁蒜香煎鸡腿肉:冷冻鸡腿替换为新鲜大鸡腿,食谱中是把鸡腿骨剔出来,我为了省事直接把它斩成小块,这道菜最重要的是加入蜂蜜调味。做法也做一点点调整:炒鸡块时放入生姜片,用中火慢炒至表面变色后再加入水,这样煮鸡肉不易炒老;蜂蜜用水兑开,在鸡块快熟时再加入,小葱点缀,煮至收汁。
平时早餐都不讲究,吃得很随便,家里长辈喜欢吃面,天天吃都快腻出油了,所以明天要改变一下:喝粥和红薯。要不是因为今天食材太重拿不动,我打算买些水果来搭配着吃。
4 / 一些感悟
今天的菜比较合家人的口味,他们说现在我越来越会挑食材了,也做得越来越好。
重新回顾了我这大半年的做饭历程,发现这些进步并不是因为我做饭的次数多了,而是在享受那个用心做饭的过程,同时在遇到的每一个瓶颈上,通过一点点的改变来寻求突破。
比如觉得卖相不好,就学着增加不同颜色的食材,红萝卜、蛋花、枸杞子、香菜、小米椒、玉米粒、洋葱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配色食材。
如果觉得味道千篇一律,可以使用蜂蜜、醋、辣椒、叉烧酱、椒盐粉,孜然粉等调味。
其实在做饭这件事上,我一直都在学习的路上,并没有真的做得很好吃。也常跟家人说:你们哪天突然觉得好吃,一定是我失手了。
在那些做饭的日子里,最深的感悟:人要生存就必须得吃,而且是每天都得吃,如果把做饭当做是任务的话,必定是一件痛苦的差事。
但如果赋予它某种意义,并享受过程中的小乐趣,那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如此。
5 / 留一点痕迹
今天只来得及拍下两道菜,将就着留一点痕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