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参会学习如何效益最大化?
一一赴郑参会学习笔记我这样整理、消化
11月21、22号赴郑参加了有中国教师报主办,郑州晨钟教育集团承办,全国中小学课堂改革风向标年度论坛,有幸聆听了非常接地气、实战学院派大咖一一杭州师大教授蒋永贵、成都大学教授陈大伟、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陈静静的学术报告,观摩了特级教师张宏伟《行程》问题一节公开课,回到工作岗位后,如何让这次参会学习效益最大化?我是这样做的:
一、会后及时对自己有触动观点梳理、反思
(一)、杭州师范大学蒋永贵教授主题演讲:学思课堂——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科育人真正落地
观点1:从对毕业后"为什么还想老师"学生调查,得出一个观点:教育影响远大于学科教学对学生影响。
思考:教师本身就是一本书,是一门课程;教师不仅是教学科的,而是用学科教学生的,正如特级教师华应龙思考,我是数学,我不只是数学;课堂要从教学性教学走向教育性教学。
观点2:教师课后补教案对检查者与教师来说是一种互相伤害。
思考:补无用格式化教案,教师不痛苦吗?学校呢?
观点3:师傅给徒弟初始阶段不能"给"的太多,太宠徒弟。
思考:你的课件、教案过早全盘给他不是好事,得让弟子悟道。
观点4:学生思维未动,学习就未发生。
思考:许多课堂学习就没有真实发生。比如:若学生没有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就没有发生;若合作学习时学生自说自话,每个人都停留在最初的个人思维、认知上,没有纠误、产生新的思维、认知,合作学习就没有发生;若展示反馈时,学生把已会的或提前准备说出来,生成性的学习就没有发生。
观点5:学思课堂本真:乐学、善思一一善思在于构建情景与问题链;会学、深思一一提供支架、关注学科思维;悟学、新思一一构建知识体系及关键问题思路方法。
思考:三学三思直击学习本质,深度学习发生,学科育人落地。有效抓手,从学历案到学思案。
观点6:学科育人元问题或学思课堂备课四大主体结构:为何要学,学科育人价值之问;学什么,核心概念体系之问;怎样学,关键能力之问;何为学会,嵌入式评价之问。
思考:为何要学,指向终极目标一一综合素养;学什么,指向大概念,学科认知逻辑,学科目标;怎样学,指向学养目标;何为学会,指向证据。
观点7:备课五个追问:教材编排设计意图;设计优点;有何不足;同类教材怎样设计;比较后决策教学如何使用。
思考:研究使用教材,比较同类教材,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观点8:备课三要点:研读细节;归纳概括要点;理清教材结构序与学生认知序。
思考:与细节对话,归纳知识点与关键能力,把知识逻辑转化为认知逻辑与解决问题逻辑。
观点9:课堂上重视对答案追问,对提升分数有帮助。
思考:常追问教师所在班级,学生回答时常用“逗号",即答案+理由。结论正确,理由充分科学;不常追问教师所在班级,学生回答时常用“句号",即答案。
观点10:学科口头禅魅力
思考:提炼优秀学科教师口头禅并推广。
观点11:有意义有价值学习:显化思维过程,突出科学思维,兼顾多元指向。
思考:重活动设计,重认知目标达成;课堂有温度还要有高度。比如不是讲授定义,而是借助体验活动,独立思考、信息加工、语言表达,引导归纳定义。
观点12:学生真会的不用教,但必须检测。
思考:防止自认为会但实际不会,不真明白。
(二)、陈静静博士主题演讲:《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
观点1:观察认识事物三只眼:飞鸟之眼,蜻蜓之眼,蚂蚁之眼。
思考: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来观察认识一个事物。多数人多习惯于一个视角。
观点2: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课堂观察
思考:给上课教师第三只眼;研究学情又效抓手。
观点3:课堂观察过程:时间轴(全程),完整证据链(细节+信息),信息分析,关键事件记录,微观分析解读。
思考:完整过程,关注个性化学习,真实困境,学习需求。
观点4:怎样观察与观察视角:心理状态(表情);独特学习方法、精彩观点(动作);具体学习困需求(语言),学生之间社会关系(互动),成果完成度(学习单)。
思考:聚焦、定向、多维、多官望味问切。
观点5:如何学情反馈?如何议课?
事实,关键事件,对自己以往教学反思,自己改进。
思考:这种议课只呈现事实、依据,不对教师做出评判;只做自我反思。这是一种分享式评课。
观点6:学生学习历程:迷思概念、戏剧冲突、两难问题,认知冲突,寻求解决方案(探索冲动),理解验证,修证错误,解决。
思考:全面研究把握学生学习历程,才能发现学生真实困境,学习需求。
观点7:学困生成因:投入学习——遇到因难——发出求救信号——被无视(无回应)——求救失败一一无法完成——失去兴趣——放弃。
思考:给学困生一点特别爱,让同学成为真正"同学",平等互助;让学困生有安全感,敢于说出不懂不会,大胆求助。平等话语权与学习权。
观点8:提出深度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学生充分的心理安全;学习内容对学生有重要的意义、价值;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学习时间比较充分;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的人际支持。
思考:深度理解、高阶思维达成深度学习。正如专家所说:关于深度学习,目前大致存在学习方式说、学习过程说、学习结果说三类理论,它们也代表了深度学习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方式说认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认知、加工的一种深层学习方式;第二阶段,学习过程说认为深度学习是通过让学习者真正理解学习内容而提高其在学习者大脑中的长期留存率,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用来解决不同情境的新问题;第三个阶段,学习结果说认为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观点9:男女生大脑是有区别
思考:用脑科学、神经科学来研究学习,是富矿。
观点10:佐藤学教授提出的“黄金三角”,倾听关系、学科本质和冲刺挑战性问题。
思考:用正确方法一学习共同体,做正确的事一认知目标达成。安全安静安心、倾听是条件,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方法,最终是探究学科本真。
观点10:教师对学生感受与学生对教师感受反差很大。
思考:教师觉得自己一些做法是为孩子好,是爱孩子的,但学生一点感受不到,因此一体要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感受到你的爱。
抚摸、拥抱、陪伴、放手、平等对话、给孩子自主、空间等,这些都是极佳表达爱的形式。
观点11:逆向设计:任务导向,作品导向,产品导向。
思考: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设计思路而言的。习以为常思路是,先确定目标,再确定学习内容,最后设置达标检测。而拟向设计是先确定学习目标,再确定检测目标达成判断指标、依据,最后依据欲达成这些指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
观点12:固定形思维与成长形思维
思考:习得性无助与固定形思维一定有关联。
(三)、成都大学教授陈大伟演讲主题:观课议课
观点1:研究学习才能发现学习,发现了学习才能促进和帮助学习。
思考: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学多么重要!研究学生一个侧重点是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观点2:观课的背后是尊重,议课的愿景是幸福!
思考:观课议课文化决定心态与效果。
观点3:好学一一好好学一一学好。好学:学习内容意义、价值;活动有趣味,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在:机会、存在感、获得感、效能感)。好好学:开通运用更多学习通道;有质量静静思考。学好:高质量地学到所教内容;"育"上高效。
思考:条件、方法、结果论述了学习秘密。
观点4:观课座位要与学生协商。
思考:在大型公开课上,笔者发现因观课教师无意”失德“干扰、影响学生学习、破坏课堂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分类列举如下:只顾自己拍照,遮挡学生看黑板或听课;向身旁学生询问自己关心问题:把学生课本、导学案借走自己看,拿学生笔自己用;私自拿走对自己有用的学生学习资料;坐学生登子,让学生两个人挤一个登子:观课教师毫无顾忌眉色飞舞大声讨论,随意进出教室,不顾学生听课站在有利位置等。孩子正在上课,请不要干扰他的学习。
(四)、特级教师、全景数学创立者张红伟公开课触动点
触动点1:从课时走向学时。以学论学习时间长短。
触动点2:不让学生“带病"走下课堂,破解习得性无助的利器。
触动动点3:让不举手学生发言,让会的说没有教学价值。
触动点4:不要讲授概念,让学生发现概念,生成概念。
融动点5:人际关系建立,挑战性任务,批判性思维意识,有理有据发表个性化观点,认知冲突,复杂思维状态,有需求合作讨论,认知升级,学科思维、思维建模,生成差异性成果等,是一节好探究课标配。
触动点6:全面+深入才有深度;触及本质、核心才有深度;触及人性、完善观念,才有深度。
触动点7:从教学性教学走向教育性教学。
触动点8:课要上的有意思、有效、有意义。
融动点9:合作不仅仅是理解、帮扶、达成共识,更多是发现不同,产生更多个性化观点、产品、成果。
二、我的行动
学习别人是为了自己做的更好!
1、学思课堂、学思案共案设计渗透嫁接到我的实验校备课之中。
2、构建尊重观课文化,推行、坚持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课堂观察与反馈。
3、启动理科概念课建模研究。
4、掌握"综观森林一一局部审美一一植树造林″,总一分一创(用)认知模型。
5、收集推广有代表性学科口头禅。
三、我的感悟
1、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当时记的笔记挺多,回到岗位一忙,学习笔记就束之高阁,现场学习的冲动、感悟、想法也烟消云散。即隔段时间对外出记的笔记二次消化学习、反思意识、习惯欠缺。只学不习,尤其是二次消化反思吸收的习欠缺,同时只知不行,不是真知。学后习,习后行,行后知!
2、听懂(知道)的是符号,沒有任何价值,行动才有价值,坚持才能成本能和习惯,才能达到学习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