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方法论
- 修正方法论
- 遵循方法论
雕爷:我学习新事物的方法
雕爷:我学习新事物的方法
这条音频讲的是,学习新事物的方法论。
最近,阿芙精油与河狸家创始人雕爷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一件新鲜有价值的事物出现之后,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它,方法论分成三个阶段:先是寻找方法论,然后是修正方法论,最后才是遵循方法论。我来给你转述一下。
先说第一个阶段,寻找方法论。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对于一个新事物,每个人都是一头雾水,谁第一个用了稍微有用的方法论,就能找到突破口,立即胜出。
比如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书里举了这么个例子,20 世纪的20到30年代,一位芬兰运动员在1500 米到 20 公里的跑步项目上,一共创造了 22 项世界纪录。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要知道,放到今天,百米冠军跑 200米能不能夺冠都不一定。这位运动员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他使用了全新的训练方法,比如用秒表测定步子,用间歇训练法提高速度等等。其他运动员也开始效仿。当大家都在用这些方法之后,整个领域的整体成绩都提高了,很难再创造那样的奇迹。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个阶段,修正方法论。
这时候虽然已经有了方法,但是不够全面,谁能找到更加高效的模式和方法,就能修正原来不完善的方法论,把别人甩得远远的。
举个例子,中国人发明了围棋,很多方法论都是中国人贡献的,比如,围棋里最重要的一个训练法叫“打谱”,就是照着棋谱一步一步的下,一边下一边研究。这个方法一直都在使用。但是在北洋政府时期,日本的一个四段围棋手就能横扫半个中国的围棋界。
因为输得很惨,当时国内围棋界就开始探究并学习日本人的方法,还送小朋友去日本留学,学习职业化的围棋体系。最后,培养出了吴清源,他在全套日本职业围棋体系下成长,最辉煌的时候把所有日本顶尖高手都打降了级,被称为“昭和棋圣”。这就是一个处于”修正方法论“的阶段。因为日本人那边发明了很多更高效率的方式,水平迅速上升,这个时候,你不去学先进,就会被打得体无完肤。
联想到商业领域,雕爷认为,网上零售业目前也处在“修正方法论”的阶段。最主要的几个理论,已经由淘宝、京东等巨头完成了。但是,毕竟移动互联网还在高速发展,抓住一波机会,修正原有的电商理论,在另外的细分领域成事,可能性也非常大。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第三个阶段,遵循方法论。
这个阶段是什么情况呢?有些领域实在是把方法论玩到了极致,短期内似乎再也突破不了,这个时候,大家就只有按照现有的方法执行,谁对自己下手更狠,更死磕时间,刻意练习,微小改进,及时反馈,谁就会赢。
比如最近几十年,人类在训练音乐演奏方面,已经有了接近完美的高效训练方式。那么,音乐学院的学生里,普通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区别是什么?是训练时间。拿小提琴来说,在18岁之前,普通学生平均训练时间是3000多小时,优秀学生是5000多个小时。
说到商业领域,雕爷认为,如果你开个传统的实体超市,比拼的也是第三阶段,因为这套玩法,这几十年来已经被沃尔玛、家乐福或者7-11 吃透了,没有什么方法论上的谜题。你能不能干得好,就要看是不是下功夫了。
总结一下,学习新事物的方法论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寻找方法论、修正方法论,以及遵循方法论。
如果你能判断自己所在的领域,到底是方法论的哪个阶段,那么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雕爷的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雕爷”(湖畔二十四:方法论的三个阶段)音频稿:曾翔讲述:成亚
对应学习编程这个技能,如何才是高效的方法呢?
寻找方法论
寻找不超出日常工作范围的例子,不能太多,太多练不过来,不能太少,太少没办法触类旁通。
反复练习一个一个的案例:一是练习一下打字的速度,二是正视编程这件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修正方法论
传统的培训教育,先讲理论基础,让大家听的云里雾里,因为新知识没有内容关联,所以很多新生很难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
先用各种各样的小案例,最好是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案例,重复的练习,像围棋打谱一样,知道一些编程的定式,才更有机会举一反三。
遵循方法论
目前所有的教育机构都主张实战教学,其中最关键的是是否能够针对性的对每一个学员有阶段性的考核和辅导。
每个学员基础不同,同样听一天能理解多少没办法考核,但敲的代码量可以考核,就算他是复制粘贴的,让他把代码至少敲三遍,整理出敲代码的流程来,并让技术助教检查,这是保证培训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