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时总喜欢看《读者》、《文摘》之类的杂志,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四五元一本的杂志于我来说已是一笔不太能承受的数目。但我很爱书,每每路过有书的地方,我总要停下来多看两眼,某次路过一个路口的小报刊,见那里堆了好大一摞的《读者》,都是已泛黄的旧刊,便大着胆子问老板怎么卖?老板说都是一元一本。
我听了可乐坏了,管他是不是旧刊,内容于我来说都是新的。日后我便成了那里的常客,有时考试考了班上第一了,爸爸妈妈会奖给我几块钱,我都攒着呢。某次我花了15个大洋去老板那里买旧书,那老板人挺好,还附赠了我好几本。
我开心的抱了好大一摞回去细细翻看,大多都是《读者》,中间也夹杂着《文摘》、《意汇》、《青年文摘》这样的。我最喜欢读里边的记叙文,《读者》的开篇文章大都是此类,一个不长不短的小故事,但都是汇集了人间百态的真诚文字,每每读来都动人心弦,读完总能让我沉默好久。
这是我最初接收到生活本身是现实而又残酷的一个纽带,与课文不同,那些读来揪心动人的文字总会让我想:如果我日后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办呢?会有作者这般的坚强和乐观吗?亦或是被生活压垮。
可那时终归是个小孩子,不明白生活并不纯是抽象的意识或是某个突然而至的困难,他细碎而又具体,冗杂而又漫长,会慢慢的塑造你的灵魂和肉体。
现在想来,真的感到很幸运,小时候读的文章多是在黑暗中仍然散发着光,让我在认识生活真相的同时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虽然仍不成熟,可已见识过不少生死离别和人世间的无奈。面对生活的残酷,有人选择怯懦的死去,有人选择无奈的接受,可更多的,大家都不愿去选择,就这样吧,过一天是一天。
初时,我从别人的认知中明白:这是平庸。现在我却不这样想了,对于我们平凡的大多数来说,生活哪里容许你有那么多的选择,保证过好每一天就是一种不平凡,保证每一天都有些开心事儿活着就不亏本儿,保证走好这一步,下一步该往哪儿走自然就清晰明了了。
有时在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事情中浸淫太久,就难免变得有些麻木。可我认为追求快乐,靠近温暖是我们的本能,正如我们都希望世界和平,人民幸福,邪恶打不倒正义,英雄应当被铭记一样,偶尔在某个瞬间你还能热泪盈眶,那我们对这个世界仍然可以充满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