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苦的,那么为什么人们还乐此不疲呢?从曾国藩的身上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曾国藩的老家是湖南省湘乡县荷叶塘,是一个小地主家庭。虽然是一个小地主家庭,但生活并不能说富裕。
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当官是一条途径。人们有了身份和地位,就有了获取财物的可能,要不怎么有升官发财这个说法呢?
怎样才能获取身份地位呢?传统社会里,学而优则仕,作为世世代代的农民,只有读书一条路可以改变身份地位,这也是许多人发奋读书的动力,曾国藩也不例外。
要读书,曾国藩是不是脑子很聪明呢?不是,不但不聪明,而且还挺笨。
有个笑话说,一天晚上,曾国藩为了背诵一篇文章,读了多遍还不能背下。梁上有一位小偷,本想等曾国藩背完文章再行窃,可他就是背不过,急的小偷忍不住大叫:脑子这么笨,还读什么书?
不管这故事真假,但足以说明,曾国藩脑子是够笨的,以致曾国藩考了5次,连半个秀才都没有考中,直到道光12年,曾国藩21岁,参加他一生中的第六次秀才考试,他才得了半个秀才,但却被湖南省教育厅长公开批评指责,文章太肤浅。
在一般人看来,能够考取半个秀才也算是个不小的成绩了,可曾国藩却将这次被公开批评指责看做平生第一奇耻大辱,于是在家关上门不出来,发奋图强,竟然大有进步,脑子豁然开朗,脑子开窍了,第二年参加第七次考试,终于被录取为秀才,从此一路顺畅,举人、进士、翰林,依次高升。
从曾国藩考试可以看出,他不但不聪明,而且还是一个笨得非常不一般的人,但是,如果仅仅只有笨这一条,他是不足以成事的,他肯定有他过人的地方。
可以看出,曾国藩不但是一个笨人,而且还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是一个锲而不舍的人,是一个屡败屡战的人,这一点,却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笨人也能成精成圣,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曾国藩仍然具有激励作用。
那么,是什么让曾国藩家开始富裕了呢?是曾国藩考取的进士让他家富裕起来。
考上进士,曾国藩又被授予翰林,虽然两年内没有工资,但身份的转变,使人们看到了曾国藩的未来的不可限量,虽然现在还不是什么有实权的官员,但当官那还不是早晚的事吗?将来最差也能当个县老爷呀,还怕以后会用不着吗?
中进士之前,曾国藩家做了极大努力,也只能认识县衙里几个当差的,中进士之后,当地的县老爷主动来曾国藩家拉关系,那就别说是一般人了,有机会哪个会不与曾国藩家结交呢?这就使曾国藩有了增加收入的资本了。
结交关系要靠什么呢?还不是送钱,曾国藩走到哪里还不得接受点真金白银,更别说是主动去借钱了。
曾国藩作为进士,进士的光环,使之在老百姓中间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调解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时,很受人们的信服,这也增加了曾国藩家的收入来源。
曾国藩通过读书,有了身份地位和钱财,曾国藩的排场面子也便有了,可以吃好的饭,穿好的衣服,住好的房子,坐好的轿子,娶好的太太,可以活得更有尊严,幸福感更强。
要不怎么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是说书里有黄金和美玉,而是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让人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人和人的不同,虽然外貌各有不同,但主要还在于思维的不同。曾国藩的完善,除了他的个人经历原因以外,他并不迷信书,并不尽信书,还在于他能够将读书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行动适应于环境,使得他由一个愤怒的青年,在官场处处碰壁的另类,在人生的战场上变得游刃有余。
曾国藩依靠读书,从一个农民变成了朝廷的官员,从一个小山村走进了京城,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晚清最后一个圣人。
我们今天读曾国藩的事迹,乃至读书的意义,也是希望能够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让自己获得一个更加好的思维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