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现在其实是处于一种所谓的满意的常态(达到可接受的水平,且自然而然到自动化)。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只需到我们满意的技能水平就行了,如果你不想成为大厨,你的烹饪水平到一般即可。若不想成为赛车手、名师,专家,你会认为继续开车、钻研…等,就会是一种形式的练习,只要不停地做下去,最终会更出色。
实际上,我们会常常发现在行业中干了几十年的老师,医生等,他们可能还会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上一些。
为什么呢?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达到常态后,再只是“天真的练习”,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他们只是低效的练习,而没有刻意去提高,常态能力甚至会缓慢地退化。老司机反而不如新手。
实际上,多数人平时的学习、工作只不过是在“天真的练习”,也就是陷于成甲老师所说的低水平勤奋。
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这正是我们大多数人当下的常态!(我基本也是)
那么怎么才能突破这个常态呢?那就是一一刻意练习。
走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它比天真的练习要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而且更专注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四个特点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明确目标就是要找到提高技能的目标,即应该实现的哪方面的能力。使你能达到切合实际的期望。
而专注力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要取得进步,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你的任务上。
反馈,也就是陈甲老师所说的反思,反馈可以让我们辨别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找到不足,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改进的方法。
对于任何学习有一条基本的真理 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有目的的训练只是刻意练习的第一步。刻意练习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来思考问题。那么什么是心理表征呢?
心理表征,是一种以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立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比如我们观看围棋比赛,新手和高手看棋局的深度和高度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心理表征的不同。
有目的的练习,并不是刻意练习。怎么判断刻意练习呢,有两个标准:
1 它是一个已经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
2 要有一个能够给你布置作业和及时反馈的导师
刻意练习,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只不过他知道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么样达到目标。
我们在实际中可以发现,很多行业并不符合刻意练习的标准,但仍然可以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进行训练。
刻意练习的应用原则大致有几下几个
1 明确高效练习的目标
2 尽可能找到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专家或者经典书籍
3 研究杰出导师或者成功的案例
4 不断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成甲总结)
《刻意练习》中举了很多实际的事例。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例子。美国海军王牌训练计划……。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也可以把它跟我们的实际结合或者改良转化成我们刻意练习的方法。刻意练习是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请你为我再将双手舞动
愿我们同享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