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为什么又被戏称为“枣庄王”,他的封地兰陵郡到底在哪里?
兰陵王高长恭,北齐王朝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因容貌俊美,不易威慑敌人,所以每次出征时都带着狰狞的面具,因战功卓著而被受封为兰陵王,邙山之战时,他担任中军将军,头戴面具,率骑兵突破北周包围,成功解围金墉城,从此威名大振,士兵们创作歌曲以赞颂,这就是《兰陵王入阵曲》。但他也因屡立战功为北齐后主高纬所忌,终被赐以鸩酒毒死 。
兰陵王的封地是兰陵郡,不同于战国时期的那个兰陵县,这个兰陵郡设立于西晋时期, 西晋元康元年设兰陵郡,辖兰陵(今临沂市兰陵县西南部、枣庄市台儿庄区)、丞(今枣庄市峄城区)、戚(今济宁市微山县)、合乡(今济宁邹城市)、昌虑(今枣庄滕州市),因丞位于五县中央,故设兰陵郡治所于丞城县,据考证,现枣庄市峄城区承水河西岸仍存丞县郡城遗址,当年兰陵王出征时,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综合现在的地图可以看出,当年的兰陵郡,基本涵盖了现在的枣庄市全部区域,临沂市兰陵县西南部、济宁微山县大部、济宁邹城市南部,所以这个兰陵郡属于现在的枣庄、济宁、临沂三地共有,而枣庄市占有了其中大部分面积,属于核心区域,所以称兰陵王为“枣庄王”并无不妥。
随着历史朝代的更迭,各个地区的疆域版图,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即使今日的地理名称与过去相同,所覆盖区域可能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当我们戏说兰陵王为“枣庄王”时,我还查询到一条信息,由孔子的门徒创办,延续两千年的兰陵书院,经过历史的变迁,如今叫枣庄二中,这名字就更接地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