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 迷 ……
最近,連續更新了多篇 [連載]『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這也是自己在簡書連續更新最給力的一個月。剛剛過去的12月份,我總共寫了9篇鄧麗君的文章,9篇文章的總字數累計已超過5萬字,平均每篇近6千字。
這麼努力地更文是為了什麼呢?其實原因很單純,就是想給自己一個“完成”。在簡書,“自我總結”已成為很多簡友的一種自我激勵,大到出版一本書,小到獲得1個贊,似乎都“值得”總結一番。
而2018年,我與簡書,確實也有很多值得記錄的”改變”……
回顧自己這一年的“成績”,卻感覺仍舊是乏善可陳。唯在文字與“視覺”的對接上,通過垂直於“書法文札”這個冷僻的領域,寫出了一些自己比較滿意的東西,也漸漸感覺到了一種自由寫作的樂趣。
而文筆方面,似乎也較之前有了一點突破。所開通的優質連載文集【红豆书法】一根箸的狂艸 也有了一定的關注量,37篇專題文集文章的總字數超過14萬字,閱讀總量超過10萬……
這個“成績”比2017年進步不只一點點。尤其值得自慰的是,能在自己的愛好範疇內寫自己喜歡的文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和修煉,很快樂。儘管很多簡友因為各種原因已漸漸疏離簡書,但我始終不曾離開。因為,我很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應該說除了滿足我書寫和作文的樂趣,也充分激發和調動了我在攝影方面的興趣。不少讀者對這個系列的攝影和視覺效果表示讚賞,也有讀者希望我談談這方面的一些“經驗”。
上一篇『書法文札』| 一根竹箸寫“幽情” —— 『情迷鄧麗君』原創隨感 (番外)主要是從寫作角度談這個系列的原創體會,這一篇,作為“視覺達人”,我想從攝影方面饋饗一些我的心得。
一 . 有多少人知道鄧麗君?
—— 用攝影記錄時光的塵跡
這是一個不願暴露代溝的時代。這個系列,顯然與時下的娛樂風向不太接軌。鄧麗君這個名字,似乎只是屬於某個年齡段人群的時代記憶,而她淡出公眾視線已經超過整整30年,離開人間也有23載,在年輕讀者占相當比例的簡書,會有“君迷”嗎?又有多少讀者可以接受這樣的文章?
這是我寫這個系列的過程中所思考的問題。如果一個寫作者只是我行我素地寫自己想寫的東西,罔顧閱讀受眾的觀感和體驗,或許看上去挺酷,但總還是欠缺了一些通過寫與讀的交互可能帶來的自我提升。
通俗點說文章還是要"接地氣",當然"接地氣"并不等於放棄自我的“迎合”。不接地氣的文字即便是有料的輸出,但終究與讀者有距離。雖然讀者總是各有參差,但寫作者往往也容易犯“孤芳自賞”的“毛病”。因此,需要找到一種橋接的過渡。
經過分析,我覺得用攝影這種大家比較接受的方式串結枯燥的文字和晦澀的草書,不失為一種折中的的手段。
這個系列的讀者確實不多。對此,我十分理解。但也還是有讀者喜歡,也給予了很好的評價。尤其對於其中的原創攝影作品,大家普遍表示認可。
有些朋友讀了這個系列,開始去了解鄧麗君,了解她的【淡淡幽情·宋詞精選】,這讓我感到欣慰。這其中,不乏90后,甚至有00后的小朋友。
或許對於傳統文化中的菁華,比如宋詞,始終是愛好寫作的人的一項必修課。年青一代需要了解古典文學中經典的作品,以豐滿自身審美和藝術修為鍛煉。
而當這些古代的經典文學作品以流行歌曲的形式重新詮釋,便又有了一種更具傳承性的特質。
通過文字的形式去記憶這些曾經感動過無數人的優秀作品,讓更多的人傳誦經典,也是“經典詠流傳”的意義所在。
這個世界,很多東西最終還是要回歸,這也是一種循環往復的歷史規律,就如上世紀70年代的喇叭褲和黑膠碟,現在又重新回到流行的時尚行列一樣。
經典,總是在時光的隧道裡來來回回,於是,我們總會在不同的時間點上相遇。懷舊,總是在浮躁的季節裡捲土重來,因此,在未來的某些時候,我們仍想擁有屬於自己的記憶和感動。
手機攝影,給了我們“隨拍”的自由創作樂趣,也為我們打開了最貼近生活與藝術的視覺窗口。
那些流光溢彩的影像,在攝影的多重變幻中,帶給我們對生活中“細節”更多“視覺”的遐想,就像鄧麗君美好的歌聲一樣,那是一種畫面的 —— 流動……
二 . 有多少人喜歡草書體?
—— 用攝影詮釋書寫的魅力
從寫第一篇開始,我就明顯感覺到書法類的作品,受眾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對書法有感覺的讀者,很難調動他們對書法類文章(統稱吧,下同)的閱讀興趣。
而我寫的書法又是比較冷門的“草書”,就更難獲得一般讀者的青睞了。即便是簡友之間,出於人情使然,人家禮貌性地給你點個贊,或實在勉為其難地用個表情符號留個言“支持”,已經是難能可貴。
而其他讀者呢?如何讓他們對“書法”類文章也能產生一些閱讀的興趣和共鳴,進而獲得雙向的交互和反饋,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對此,我的一個體會就是,用攝影的“視覺”魅力,吸引讀者的觀賞情緒,讓讀者通過對“攝影”的感受,慢慢去嘗試接受書法的“高深”。在此基礎上,對“草書”的實用性有新的理解,甚至嘗試培養練寫草書的興趣。
如果能讓更多的同好把書法與寫文章、玩攝影等等結合起來,將豐富我們的審美情趣,創造更多的“寫作”可能……
這個系列是用“標草”撰抄鄧麗君【淡淡幽情·宋詞精選】中的12首“歌曲”,雖然這些宋詞都是詩詞迷耳熟能詳的經典,但用草書的形式再現,也並非人人都能很容易地接受。
畢竟,對一般人來說,草書看著很飄逸,總是一派行雲流水的自由灑脫,但要真正欣賞和喜歡,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興趣是可以培養的,我希望我的這個系列,能夠帶給更多朋友“草書並不難”的“誤解”。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展示了更多變化和更多風格的紅豆草書。通過攝影角度的組合和變化,也通過各種輔助元素的綜合運用,這些宋詞,呈現了與“歌詞”意境盡可能合拍的視覺表現,這也讓我對手機攝影的魅力有了新的理解。
攝影,重要的是用情感來營造氣氛,表達思想。而手機攝影,雖然在影調和構圖上沒有相機那麼專業的控制可以調整,但如果因地制宜巧妙運用光線和鏡頭角度,也同樣可以拍攝出有質量的“隨拍”。
三 . 濃淡之間自多情
—— 書法作品拍攝中的“鏡頭”運用
2018年3月18日,中國人傳統的農曆“龍抬頭”這一天,我在春雨中,聽著鄧麗君的【淡淡幽情·宋詞精選】,站在貢院的紅樓上,沉入了一種冥想……
記得當時,紅棉花正在夜雨中靜靜地怒放,它們沒有香氣,只有碩大而火紅的花朵。那厚潤的花瓣,比別的花更能經得起春雨的披打,甚至,你能清晰地聽到雨點打在花瓣上噼啪的聲響。
在幽靜的夜裡,這樣的聲音,顯得單調,但又有一種古琴般凝澀的韻味,一滴,一滴…… 那嘀嗒的雨聲,仿如琴弦上若有所思的勾挑,帶著悠悠的古意,也釋放出淡淡的思情。
一個凸閃的靈感劃入心底,夜空裡孤清的一聲鳥啼,讓這個靈感驟然清晰起來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個帶著鏡頭感的畫面,讓紅樓的夜雨穿越了今古的春寒迷霧,透出朦朧的光影。我仿佛看到那斑駁的墻壁上,游走著後主李煜虬曲的”金錯刀”。在風雨中,那字跡清晰可辯,卻又斑斕模糊……
我恍然發現一個嶄新的“垂直度”!何不用草書把【淡淡幽情·宋詞精選】裡面的12首宋詞抄撰一遍?用文札的形式配以鄧麗君的生平故事和每一首詞作者的簡介和詞的分析,寫出一輯書法的[連載]呢……
紅樓的夜雨,也讓我沉浸在一種電影般的畫面中。那些幽靜的樹叢,那些斑駁的苔蘚,那些霧蒙蒙的水汽,那些在忽明忽暗的光影裡搖動的花香,那些仿佛從遠古的歌管樓台上飄來的細細聲碎,柔曼在膠片般的詩意鏡頭裡,像霧,像雨,又像風……
而宋詞的淡淡幽美,也在這縹緲的“鏡頭”裡鮮活了起來。當音樂、文字、書法與攝影邂逅,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種駭世驚俗的美麗糾纏!
1. 構圖 —— 深淺之間的留白
在拍攝書法類作品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畫幅比例做一些留白處理,這樣便於後期添加題頭字體。這個系列的攝影用的是16:10畫幅的三星NOTE5手機,像素很高細節呈現也不遜於卡片相機,當然跟單反還是兩個概念,但應對手機圖文拼排也綽綽有餘了。
在構圖時,我會注意在四個邊角位置預留出一些深色或淺色的“空白”,大約占畫幅的1/5,便於後期添加“淡淡幽情·桃源憶故人”的題頭。
構圖時的留白,為後期豐富畫面“視覺”空間提供了有效的幫助,這比用黃油等軟件隨意添加突兀的文字會有更好的審美效果。
2. 影調 —— 明暗之間的取捨
限於自然條件,這個系列的書法作品拍攝也面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光影局限,由於都是以室內自然光與燈光作為主光源。因此,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的情況下,我都是盡量在日間陽光比較充足的時候在靠窗的位置拍攝,這樣的拍攝能呈現更為自然的效果,墨色的變化比較真實。
為了降低強光與室內暗光的對比過爆,我使用了手機的“專業”模式,并開啟了HDR色調修正,ISO設定在200,採用手動對焦,速度方面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確保光線影調過度自然。
燈光條件時,為了減少手機拍攝的投影,我主要通過輔助燈光來補位。用一盞USB檯燈做輔光,可以減少光面銅版紙書寫時墨跡的反光,避開深色背景的反差,令亮調部分更為自然。
3. 色彩 —— 濃淡之間的調和
書法作品的拍攝是在黑與白中凸顯書法的線條變化和韻律節奏,因此,原本不需要多餘的色彩來“豐富”這種簡潔的特性。但書法同時也與所書寫的內容和所對應的文章文字有內在的聯繫,於是,在色彩方面,也不妨做一些藝術化的加工。
這就需要找一些適合搭配的小物件來“跳色”,讓簡單的黑白之間多一些別樣的“顏色”,豐富書法的意境傳遞。
我通常會結合所抄寫的宋詞的時代背景和表達的意境,去選取一些自然或古味一些的“飾物”。比如,用竹節海棠的綠和紅色,來“跳”柳永的《雨霖鈴·相看淚眼》。
同時藉助朦朧鏡的虛化效果,來調和強烈色彩的“過跳”,營造出一種似夢似幻的感覺,延伸那種“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海棠依舊”餘韻。
而這樣的處理,讓書法的線條與墨色變化增加了豐富的層次,給人更多美的聯繫與散發。
4. 元素 —— 主次之間的烘托
很多讀者都發現,在這個系列的書法作品攝影中,經常會有一些小“物件”時不時“喧賓奪主”。這是一種豐富畫面內涵的手法,對於小物件的選擇,我也有一點心得可以分享。其中,作為輔助畫面的物件可以突出三個要素:
一是書寫工具。我的書法用具也是我的"特色",一根竹筷子,一個墨碟,雖然它們一成不變,但適度擺位和調整構圖間隔,同樣可以以不變應萬變,通過簡單的主輔關聯,襯托書法作品的自身韻味。
二是情趣雅玩。我的雅玩主要根據詞意和詞境進行搭配,在構圖上比較隨意,有時是主焦,有時是次焦,虛實結合。而我最喜歡的是那串紅豆吊串兒,那一抹紅色放在任何位置,似乎都十分耐人尋味,而且具有“百搭”效果。
三是野草閒花。野草閒花逢春生,一枝一葉露華濃。路邊的野花枯枝,往往在攝影時有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尤其是那些枯藤殘枝,總帶著些霜塵之氣,配搭這些幽情別緒的宋詞,幾乎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神來之“筆”,巧以運用,常有不俗表現。
這些細小的元素,是一幅書法攝影必不可少的烘托。而在實際拍攝中,如果你能合理運用鏡頭的角度和構圖的拆分,任何DIY的小物件,都可能在烘托主題上發揮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
沒有鏡頭做不到的效果,只有你想不到的“創藝”。因此,不妨大膽實踐,但也要勤於總結。
那一片情愫……
那一碟墨汁,已經用了一個月,乾了,兌點茶水,寫完,又放在那裡;不久,又乾了,再用的時候,再兌點茶水……
茉莉香片的茶味,似乎已與一得閣的松煙之香,混成了你儂我儂的“奇香”。
那墨色,漸漸地越來越淡,但那深情,卻好似在流逝的時光裡,越來越濃……
紅豆『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系列:
『書法文札』| 一根竹箸寫“幽情” —— 『情迷鄧麗君』原創隨感 (番外)
『書法文札』| 龍抬頭 • 紅樓今夜雨 ——『淡淡幽情』題記
『书法文札』| 情迷邓丽君 _淡淡幽情 ❶ 独上西樓(李煜篇)
『书法文札』| 情迷邓丽君 _淡淡幽情 ❷【上】激情的触发—— 但愿人长久(蘇軾篇)
『书法文札』| 情迷邓丽君 _淡淡幽情 ❷【中】激情的触发 —— 但愿人长久(蘇軾篇)
『书法文札』| 情迷邓丽君 _淡淡幽情 ❷【下】激情的触发 —— 但愿人长久(蘇軾篇)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❸ 問"君"能有幾多愁?(李煜篇)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❹ 碧云天外天无涯,芳草无情却有情(范仲淹篇)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❺ 清夜悠悠鳳囚凰,桃園深深憶故人(秦觀篇)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❻ 有誰知我此時情……(聶勝瓊篇)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❼ 醉問胭脂淚,何日君再來?(李煜篇)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❽ 別後不知君遠近·相思已是不曾閑(歐陽修篇)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❾ 月明依舊花依舊·入骨相思安紅豆(朱淑真篇)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❿ 不憾千種風情負 · 獨愛來時花一樹 (柳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