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林徽因的理解,我一度停留在其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感情八卦中。恰巧烫发的时间太难打发,就索性把传记从头至尾看一遍,读完之后,心中的林徽因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这么一个奇女子,断不能被简要描述成梁思成的夫人,她的才学与贡献,称得上国家瑰宝,民族栋梁。
可爱的姑娘,有浪漫主义的文艺情怀
16岁的林徽因,遇到了人生中的文学导师,徐志摩。在徐大量炙热的情诗熏陶下,林徽因的诗情被大大激发,对文学的热情,伴随了一生。
尤其在香山休养期间,林徽因创作了大量作品,她笔下的人物,只需寥寥数笔,便有着鲜明的特点。比如角色梅真,用一句半开玩笑的牢骚,就刻画出大户人家天资聪慧但内心自卑的丫头形象。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总被反复提及,我相信,16岁的林徽因是爱徐志摩的,但更多的成分是爱慕。这与不顾孕期妻子,离婚第一人的徐志摩狂热的追求并不一样,爱慕一个人,顾念的是精神世界的共鸣,而非鸡零狗碎的朝夕。
所以,林徽因爱的坦荡,在徐志摩坠机逝世后,悲恸欲绝,发表散文《悼志摩》,若心中有一丝苟且的成分,都不会如此正大光明。
可爱的姑娘,对未知永远抱有热情
林徽因的一生,并非顺风顺水,面对战火,也曾举家颠沛流离。35岁因为日机轰炸,搬至郊区龙泉镇麦地村,后云南,后四川李庄,因肺病复发,卧床四年。
锦衣玉食环境中成长的林徽因,面对困境,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沉沦。恰恰相反,不如意激发了林徽因的创作热情,留下了诸多纪事性作品。《茶铺》《对北门街园子》,林徽因笔下的生活气,让我们很难与当时的战乱联想起来。
面对新鲜事,林徽因会像个孩子一样,带着两个宝宝一起凑热闹,她会去临街小楼,用一下午时间看邻居做出漂亮的小水壶,对不吉利的烧窑也无所顾忌,目睹泥土灵魂被塑造全过程,惊叹艺术的质朴。
她还会奔到蝴蝶泉,沉醉在争奇斗艳的蝴蝶世界,听姑娘小伙情歌对唱到如痴如醉,并将歌声用心记录下来。即使在卧床的日子,林徽因也依旧阳光,会教孩子英文,传授他们文学艺术。
运用代入法,我想若变故在我身,定然不若她十分之一乐观坚强。忙忙碌碌的嘈杂,无时不刻不在侵蚀着热情。好奇,是多么可爱的品质,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可爱的姑娘,对塑造自我一往情深
关于林徽因为什么选择梁思成而非徐志摩,我认为,无非是二人关心同一个事业,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除了甜言蜜语,以共同语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感情,总归是要牢固许多。
如果嫁给林徐志摩,可能只有文学家林徽因,而成为梁太太,则多了一个头衔:建筑家。
林徽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会教他们一句话:Be yourself。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本分表现出来,即使拿到现在来看,仍然称得上“新女性”。
梁从诫在追忆母亲林徽因时说:母亲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就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她从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也不叫揉做作。
她有一颗赤诚爱国之心,拒绝了好友费慰梅出国治病的邀请,但她并没拿笔杆当枪杆,也无心成为革命家,为妇女闯出一片天地,写作也仅仅是有真实感受。
她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无论是赞扬的,还是诽谤的。这大概是源于她身体流淌着的自信吧,这样一份坦荡与从容,让她无惧任何风浪,用51年的生命,演奏出一首华美乐章。
还是回到那句话: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身诗意千寻爆,万古人间四月天”,世间再无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