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游】看一看中西合璧——李家大院

山西的景点你都去过吗?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合理安排好时间,来山西一游。2020下半年这些景点免费游!


近日,山西省通过免A级以上景区工作日首道门票等优惠政策鼓励消费,启动“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洋眼炫山西”等活动,丰富产品供给,提振旅游市场。

今年下半年山西省国有A级以上景区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对全国游客免首道门票。详情查看各景区微信公众号。这不仅对外是善举,更重要的是把山西美景做个推广和宣传。借此福利,我们计划利用闲暇时间,在2020下半年把附近景点走一遍。

今天,我们目的地100公里外——山西万荣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浓缩着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大院格局

李家大院景区位于山西运城市区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闫景村。走进李家大院,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汉族传统民居,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砖木石雕、字画、碑帖等遍布景区。



景区布局

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二百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景区占地面积近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五大部分组成。


整体构造

主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通风透光。





院落特色

传统的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的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有晋南地区汉族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体现出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因西院院主李道行(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为汉族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分布在李家大院老院建筑的多个重要部位。具有装饰和实用功能的砖、木、石“三雕”以及彩绘和铁艺,内容题材涵括名人轶事、文学作品、戏剧唱本、宗教神话、风俗民情和社会生活等。





雕刻

石雕多饰于房屋基础部分,主要是柱础石,此外还有夹门石和门狮等。木雕装饰品主要分布在房屋的结构部分,如梁枋、檩条、瓜柱、斗拱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垫、雀落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空间的天花、桶扇、门窗上的木雕。木结构外露部位,如屋檐、门罩等多有彩绘,流畅细腻。砖雕主要饰于木结构门庭外的八字或一字影壁上,以及仿木结构的垂花门罩、檐椽、额枋、斗拱、牌匾、下垂的莲柱等。院里的砖雕一般分布在墀头、山墙、正厅两侧的墙壁,二门两边的院墙、园林里的花墙等处,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装饰

李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直接或间接取材于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装饰艺术可分为人物类如福禄寿三星高照、八仙祝寿、渔樵耕读等,祥禽瑞兽类如蝙蝠代表福、鹤鹿同春、鱼跃龙门等,植物类如牡丹富贵、松竹梅等,文字类如私塾院外墙福寿题字,几何纹有盘长纹、银锭纹、龟背纹、万字不断头等,器物组合类有博古图等。这些具象的事物,通过能工巧匠的创作,把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心理渗透其中。




家族兴衰


李氏家族的发展脉络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李氏家族迁居闫景以后,以传统农业为立家根本,逐渐进入商贸领域,后投资经营近代工业实业,从而由农转商,后又转为民族资本家。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和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至今仍有参照意义。


走进李家大院,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面墙,这是——李家大院百善墙,上面刻着365个“善”字,它教育子孙后代要日行一善,365天,天天行善积德。

一 、李氏家族善事记载

1、李氏家族广做善事,自从河西同州韩城迁徙而来之后,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被人称为“李善人”。原万泉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每逢天旱,村中闹水荒。民国初年,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李家牵头出资组织全村人打深井,解决了全村人的吃水问题。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经常轰炸西安,为保护家人和街坊四邻的安全,李道荣在西安市的甜水井街靠南城墙边修建防空洞,李氏家族把济困当已任,视善举为本份。凡闫景村、薛店村因婚丧嫁娶困难者,李家均施舍钱粮,对特别贫困户的丧葬之事,李家亲送棺材一口,让其入土为安,以示对死者的哀悼。逢年过节,对村中的贫困户,李家总要给点粮钱,使其度过年关。

民国十九年(1930年),瘟疫流行,为了保全村民性命,李家从运城购回“十点水”(防疫用药),向全村户户发放,以度疫情之灾。

1930年秋,阎锡山动员全省各地富户资助兴建公路。李氏家族兄弟,共捐钱36000块,代表万泉县的西片和南片共36个村庄,每村1000块银元。1931年前后,猗氏至万泉的公路破土动工,一年后建成。

民国17年,河东大旱,死人无数。李家兄弟倾力相救,为灾民共捐款6000块银元,并且在薛店村家庙、阎景村祖师庙运城池神庙三处设粥场舍饭,长达一年之久。

2、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县内孤山洪水暴发,闫景村内房屋多数倒塌,粮食多被淹没,其衣食无着不下百余人。李敬修、李敬伦同侄子李道升组织家人为村民取土盘灶,劈柴煮米,舍饭施衣,使村民无一受饥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太白昼见,日赤无光,河东大旱,小麦未收。老百姓饥寒交迫,无法生活。李敬修、李敬伦同侄子李道升拿出数十斛粮食赈济村民。当时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特为李氏家族颁发“博施济众”牌匾一块,以示表彰。


来李家大院,是一次真正的心灵的洗礼。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应该是我们恪守成规的最基本的善道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