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门口广场看到一个幼儿因为跟妈妈在想法上发生了冲突,便赌气走开。他妈妈也没有阻拦,而是说:“你走好了,走,看我会不会管你,我也走了。”说着便拿起背包,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我能看出那位妈妈看着孩子越走越远的不安,却还是咬着牙按照自己的方向走着。终于孩子停了下来,朝着渐渐走远的妈妈大喊。
那位妈妈仿佛松了一口气,走向孩子,还不忘继续责备他。
这样的画面似乎在我们日常与孩子相处中会时不时出现。“你走吧,我不管你了”这样的话你是否也曾脱口而出?一旦和孩子发生冲突,我们总忍不住想通过自己的权威去迫使孩子服从。
在我们的眼里,冲突一旦发生,我们似乎就和孩子站在了对立面。不是我赢就是你赢,父母赢了意味着足够严格,孩子赢了意味着父母过于宽容。
我们会习惯把育儿中的教养问题看作严格或宽容、强硬或柔和、独裁或纵容等问题。于是我们便会用非此即彼的教养方法,把与孩子的关系看作一场权利斗争、一场意志的竞赛、一场分出胜负的战斗。
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每次当我们简单粗暴地通过运用权力或权威强迫我们的孩子做某事时,我们也正在剥夺孩子学习自律和自我责任感的机会。
我们需要知道,由于父母需求和孩子需求不同而产生的冲突是每个家庭不可避免的,而且注定是经常会发生的。冲突处理得好能增强彼此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也能削弱关系,使彼此产生怨怼。
因此冲突如何有效解决,是决定一种关系是否健康、是否令双方满意、是否友好、是否深厚、是否亲密的最关键因素。
《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双赢思维的冲突解决方法,称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
这种解决方法要求当父母和孩子遇到需求冲突时,一起尝试寻找某种能令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父母一方或双方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仔细地评价这些方案,最终找到一个双方均可接受的方案。在选定解决方案后,无需再说服对方去接受,因为双方都已经接受了它。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权利来迫使对方服从,因为没有人对这个决定持有异议。
因此,每个独一无二的家长和他独一无二的孩子都可以通过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他们独一无二的冲突。
这样做的好处有:
1.使孩子有了更大的执行决策的动力,这里利用了参与原则:与其他人强加在他身上的决策相比,一个人会对他自己亲子参与制定的决策有更大的执行动力。
2.解决方法更具有创造性、在解决冲突时更为有效;因为能同时满足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使每个人都觉得满意。
3.培养了孩子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进行思考,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智力练习,就像富有挑战性的拼图,需要我们彻底思考并找出答案。
4.更少的敌意,更多的爱。冲突解决的过程也是强化和深化双方的关系。往往冲突解决时,双方都能感受到特殊的喜悦。
5.消除了对权利的需求。其实尊重孩子的需求,也是尊重我们自己的需求。我尊重你的需求和你满足自己需求的权利。但是我也尊重我的需求和我满足自己需求的权利。我们来试着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便是双赢。
6.触及真实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认真考虑引发他特定行为的真实的本质问题。这里就需要我们积极倾听,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
我们需要向孩子传达我们的需求,并相信他们也会体谅父母的需求。这就像是用对待朋友或配偶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当我们把孩子当作成年人那样去对待,以平等的姿态去和他们交流,孩子就会感觉良好,非常享受被信任和平等对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