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沐沐。
这一期的内容会有点特殊,与以往轻松读书的氛围或许有些不同。这次推荐的书目是曾一度位于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的、国内第一部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整本书由许多个小故事组成,素材源自作者利用业余时间接触精神病人的一些真实事件记录。
需要着重提醒的是阅读这本书时应当时刻保持清醒,这本访谈手记中的主人公们很多都是具有极端思想的持有者、专家医师严正警告的“思想上的危险人物”,甚至是邪教教主的“潜力股”,读者们要非常小心地批判接受他们的某些观点和想法,一定不要陷入偏执。
阅读之前,私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才能真正地去阅读感悟此书:
1.不要完全奔着猎奇而去。
2.放下传统的偏见,严肃、平等地看待每一种观点。
3.保持清醒,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正式开始前,再次以本书的封面语警示大家:无论你看见了什么,请不要对号入座!
今日分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推荐指数:⭐⭐⭐⭐(4/5)
适合人群:想要获得更多角度看世界的思考者,想要更了解精神病人思想世界的探索者
没经历过就永远不会有感同身受
阅读这本书,你需要去了解这样一类人群,他们或许很特别,但同样有灵魂。你需要去面对的是一群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分为很多种,不同种类的病症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但绝大多数人几乎都会草率地将他们打上统一的标签:危险+疯癫。
危险是常人眼中精神病最主要的特点,好像一旦被判定为是精神病,就被烫下了“危险人员”的烙印。他们的另一个特点是疯癫,因为思想、行为和正常人有异,所以他们的任何举动都可以被定义为“疯癫”。
但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精神病患分为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有暴力倾向,也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的行为都疯疯癫癫。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这部书里,符合人们对精神病的固有标签特性的患者确实存在,但也有很多性情很温和,外观看起来很正常的精神病人。他们只是稍微有点不一样,他们只是生病了。
然而,正常人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已经达到了非常普遍的程度了,甚至屏幕前的你我也都是如此。
著名作家林奕含大学的时候因为精神病无法正常参加期末考,于是请医生开了一张诊断证明,去跟各个教授解释她为什么没办法参加期末考。
在这期间,她碰巧遇到了系主任与助教,他们都不相信她有精神病,认为她不过是个想逃学想弃考的坏学生罢了。助教边看着她边说:“精神病的学生我看多了,自残啊,自杀啊,我看你这样蛮好、蛮正常的。”而系主任则拎起她的诊断书,轻飘飘地问了一句:“你从哪里拿到这个的?”
林奕含说,她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问句。
这个故事即便是听转述也会感到非常真实,这种真实感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切身体验:我们很明白这些话不是艺术加工后的书中才有的,也不是狗血电视剧中硬加的。这些话语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人口中说出的,甚至我们都能想象到他们说话的神情,因为我们身边都有过这种人。
因为不信任、不了解,所以就可以做任意不负责任的断论。你我身边这样的人难道少吗?
(向上滑动看看精神病患者内心)
致幸运的正常人:
他是用什么东西来诊断我?是用我的坐姿,我的洋装,我的唇膏,或是我的口齿来诊断我吗?这个社会对精神疾患者的想象是什么?或我们说的难听一点,这个社会对精神疾患者的期待是什么?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褴褛、口齿不清,然后六十天没有洗澡去找他,他就会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又或者他觉得精神病根本不是病呢?
请试想一下今天你有一个晚辈,他得了白血病。
你绝对不会跟他说,“我早就跟你讲,你不要跟有得白血病的人来往,不然你自己也会得白血病。”
不会这样说吧。
你也不会跟他说,“我跟你讲,都是你的意志力不够,你的抗压性太低,所以你才会得白血病。”
你也不会跟他说,“你为什么要一直去注意你的白血球呢?你看你的手指甲不是长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要一直去想白血球呢?”
你也绝对不会这样说。
你也更不会对他说,“为什么大家的白血球都可以乖乖的,你的白血球就是不乖呢?让白血球乖乖的很难吗?”
这些话听起来多么地荒谬,可是这些就是我这么多年来听到最多的一些话。
得过抑郁症的张进在《渡过》一书中写道:“我也曾不假思索地认为,抑郁症是患者意志不够坚强所致。现在才知道,未曾患病的人,也许永远也不能体会患者内心的挫败、孤独和苍凉。局外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甚至带有一丝优越感地同情、开导或者指责他们,是不科学、也是不公平的。”
很多人问我说,为什么要休学,为什么可以不用工作,为什么休学一次休学两次,然后bla bla bla 然后没有人知道我比任何人都还要不甘心。
读这些文字、听这些话语,就像赤脚踩到平地里突起的石子,有一种尖锐而钻心的疼。
我们都有过被误解的经历,有过委屈得想要大声哭诉的经历,但我们却很少体验过真正来自灵魂深处的孤独。是被孤立于整个社会的无助感,是被放逐于荒漠中的寂寞感。望不见前程,也看不到归途。无法去倾述,亦无法被理解,因为自己太过于特殊了,才终于明白真正的委屈是说不出口的。
精神病人就是这样特殊又孤独的存在。
或许,我们真的无法理解精神病的世界,也无法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但至少,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精神病人的世界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上的所有人都在读这个世界,精神病人也是不一样的哈姆雷特。但很少人认识到这一点,也很少有人会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去问他们为什么要出现异常的举动,与他们真正平等地交谈。毕竟时间这么紧张,我们只有聊八卦和猎奇的空当,哪有作者这般的闲情呢?
这本手记中记录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世界观,例如有个精神病患者认为,整个世界只是他写的一本小说。
他创造了所有已经出现的角色,也将会继续构思之后的小说情节。他认为他创造了访谈对象——“我”这个角色,所以“我”才能与之交流,而“我”这个角色也有相应的情节作用,那便是让他思绪波动。
在他的精神世界和思维体系中,他说的看起来的确无懈可击,但把这些观点放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却始终缺了点说服力。对于这种狂人狂语,我们大多也就一笑了之。
可神奇的是,这次交谈的半年后,他出院了。“我”去看望他时,他狡猾地让“我”去我们第一次会面的那张桌子背面看看。
于是,“我”费了好大劲才找到那张桌子,反转过来发现其背面有很多指甲划痕,不过还好还能辨认出上面歪歪斜斜的几个字:
那是他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日期,以及一句话:半年后离开。
这个预言的印证究竟是他言论的佐证?还是碰巧而已呢?我们都无法得知。
世界确实是由故事组成的,哪么究竟谁是编剧呢?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哪怕只是在某个瞬间、某个静默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整个故事的主角。不是中二,也不是自大,是自己真的与别人不一样。
我们会感受到自己所想的内容,脑海中会有话(我们知道那是我们的思想)在与自己交流,而别人无法听到;我们能看见所有人,却无法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看见自己;我们甚至会预先知道一些事情的发展,和感受到周围的故事非常熟悉,就好像我们事先偷看了剧本一样。
好像真是这样,又好像不对。不对,不是我们,而是我。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与我同样的状态,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只能看见除他们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因为我只知道我不一样,其他人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当然,这种念头越想越会觉得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沙盘,“我”或许是主角,或许也不是?可能会有更神奇的生命体或其他我们都无法定义的存在操控着整个游戏。
想深了也就会自取烦恼,但话说回来,如果咱们本身觉得思考这些有意义的话也无可厚非,或许杞人忧天(非贬义)本身也确实是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毕竟只有“我”既有思想,也有资格定义这是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是谁?是作家?还是作家笔下的主人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何时生何日死?整个世界或许真是宿命论的投射?
另一个精神病患者认为是由于进化惯性才造就了我们现在的世界。因为我们所做的事看起来太过于正常了以致于我们从不对此发问。而正是太过正常,所以才会显得不正常。比如,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城市中生活?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固定路线上下班?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固定的人生轨迹读书、工作、结婚、生子?
"你这么做,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对吧?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做呢?因为我们身处社会当中,对吧?为什么会身处社会当中呢?因为这几千年都是这样的,对吧?为什么这几千年都是这样呢?因为从十几万年前,我们就是群居的。为什么要群居呢?因为我们个体不够强大,所以我们聚集在一起彼此保护……但是既然安全了为什么还要扎堆呢?因为习惯扎堆了。”
或许,有的精神病人并不是真的疯了,而是思维方式跟别人不一样,不愿意做“惯性”进化。他想要做不一样的事情。在他们的思维体系里,常事并不寻常,而是很奇怪的事——“为什么我一定要那样做呢?”
其实我们平常说打破框架、挑战自我这些言论本身跟他的想法无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他更加笃信“打破常规是有意义的”这一观点并快速实践,此外他的思想涉及面也非常广,一般人根本跟不上。
结果就很明显了,打破了这种进化惯性,就得接受大众异样的眼光,太过痴狂了太过执着了,也就成了“疯子”。也难怪很多成功人士也都被冠上“狂人”、“疯子”的头衔,其实他们和某些精神病患者一样都有着常人难以理解也难以获取的信念与韧劲儿。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都没勇气做到像精神病人一样与整个主流对峙。不过,为满足一下心中的好奇,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挑战的。
某个患者就曾推荐给“我”一个小游戏:在自己身上不同的地方安置小型的摄像头对准不同方向,同样走一走往常的固定路线,录下不同角度的景色,你会发现你习以为常的世界其实真的不寻常。
这本手记中除了记录患者奇异的世界观之外,也谈到过很多本身就极具“传奇色彩”的患者。这类病患绝大多数是受过教育的,因此思维逻辑更为严密,对世界的思考也更深入。
其中有一个花白头发的方脸老头对世界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们生活在扭曲的空间中。而宇宙空间就好像几个人拿着一张绷紧的塑料薄膜。
如果在薄膜上放橘子,就有了一个弧形凹陷,也就是扭曲空间,这时候如果用小钢珠滚过那个凹陷,它会顺着圈滑下去,但如果将力度和角度掌握好,它就可能围着橘子不停转,这也就可以解释月亮围着地球转这些事了。而黑洞就是因为放上去的钢珠太重,将薄膜弄破了,如果没破,只是很深的凹陷,那么就是虫洞。
他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对此深信不疑,并且很善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思想。而这个患者的“危险”之处就正是在于此:他通过交流竟然让几个精神病患者成功出院,也让另外一些患者病情加重。
更了不得的是,他通过传播自己的思想,让各种病症的精神病人都统一了口径。要知道,说服精神病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让所有精神病都统一口径更是非常可怕。难怪医生会觉得他具有邪教教主的潜质,从而将他重点看守。
平行世界里究竟是谁疯了?
人类文明怎么了?很高贵?不能改变?谁说的?神说的?人说的?人说的吧!那就好办了,我还以为是神说的呢!
认真思考一下,其实我们就能发现问题所在:现实的一切仿佛都蒙着一层轻纱,看不透也想不透。好像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也应该这样去做。
-那么什么是应该呢?
-不太清楚,是前辈定义的。
-那为什么应该呢?
-也不太清楚,或许是我们生来就该如此。
-什么是精神病呢?
-举止异常的,医生诊断的。
-哪种行为才叫异常呢?异于常人的就是精神病吗?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判断另一个人有精神疾病呢?难道精神病说的都是错的吗?医生是哲学家吗?是科学家吗?他怎么能判断对错呢?
-……你要是再问的话,你也会有精神病的!
精神病人是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的,很多想法和思维都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但是可以确认的一点是,精神病人都无比信任自己的逻辑,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
有人说,每个精神病人都是一个偏执狂,因为他走进了自己的死胡同,走进了自己构造的无法破解的、完美的一场局,所以他觉得外界才是带有欺骗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精神病人似乎比我们活得更有信仰。
人活这一生,一直都在探索世界的路上,精神病人可能与我们有些不一样,但他们的世界观也值得被尊重。我们不需要去接受,也不需要去理解,只需要去尊重就好了,因为在平行世界里,说不定我们才是怪胎,说不定我们才是疯子。
-什么?我们才是疯子?谁定义我们是疯子的?
-他们定义的。
-他们怎么可以定义我们?
-那我们又怎么能定义他们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读完此书我们都该更明确自己的想法与思考。
人穷极一生,不是为了活成别人口中的某某某,天才也好,疯子也罢,若不明白世界何状,与蝼蚁又有何区别?别害怕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眼中,都有不一样的世界。
我是沐沐,一个内心温柔的强势女
今天这本书就推荐到这里了。书中还有很多有意思、引人深思的故事,比如“四维虫子”、“生命的尽头”、“转世”等等,感兴趣的小伙伴赶紧去看看原著吧~留言板留给大家讨论分享哦
关注如沐,下期咱们去看看最近爆红的一部韩国国民级电视连续剧《虽然是神经病但是没关系》,听说追剧迷弟迷妹们等更等得茶饭不思。
精神病人们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期待一下吧~
如果您的阅读习惯是在公众号中,欢迎关注公众号:如沐书单,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哦,关注如沐,不错过每一本好书~
主笔:沐沐
编辑:如沐书单
图片: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