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地产这个行业,不出几本白皮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地产圈的。最流行的白皮书,《+的进化》世茂璀璨系,产品价值白皮书,归家在世茂璀璨是仪式感,世茂认为家是拉近城市和人之间距离的纽带。仪式感让生活从“将就”变成“讲究”。在星级主入口,设立的大门,增加客户尊贵感。中轴对称式社区布局,五重园林景观增加客户的愉悦感,让回家中的美景过滤工作中所有的烦恼。《镇长》作为2016年“小镇在中国”蓝城生活服务品牌发布会资料,宋卫平先生亲自做序,从规划方向,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小镇定位、产业引入、不同年龄居住者的不同需求等,从文化方面,则从居住者信仰入手,撰写小镇公约,举办各种各样节庆活动,建立社群文化,把兴趣爱好一样的人聚集在一起,让居住者都能参与进来。从生活服务方面,蓝城率先提出将传统的物业服务模式改为主动性的服务,从教育、健康、商业、产业、物业五个板块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从产品方面,把邻里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空间需求,做最好的处理,用景观式隔离,组团式,将人的审美嵌入产品设计当中,打造好的房子。
《城市生长》作为旭辉地产出的又一新作,第一本代表旭辉住宅产品标准的白皮书《还原本真》,而这本《城市生长》白皮书是商办产品手册,它解读的是商业逻辑,商业没有终点,一直在进化,迭代。
刚开始筒子楼,到现在智能型商务写字楼,我记得今朝网刚成立的时候,就是在光明大街的一个筒子楼上,一个面积不足10平方的小屋子里,有两台电脑桌。办公的进化史,其实也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史。
商业地产也是一步步进化的,最早期流动叫卖,“磨剪子,戗菜刀”总会在窗口听到街里叫卖,给磨刀的人。成熟的街坊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菜市场,街边摆摊,逐步形成了固定的房子,人口中的商铺。
从集贸市场到购物中心,现代化更讲究的是体验式综合体,不仅仅要具备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更多强调个性化,有情感的输出。比如上海K11,大悦城,这种主题式购物商街。
长沙万科也出了一本成长系《爱他们,从懂他们开始》,为了更好的未来,从业主角度出发,怎么样给孩子安心与安全的呵护。这块我不得不说,东原地产童梦童享系列,谁也没有想到,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出发,童梦童享居然像是一颗石子,抛入水中激起层层涟漪。
这个想法广告公司也给别的开发商提及过,当时开发商老大的反应是,成本太高,能不能该省的都省略了。最后这个案子也不了了之了,如果那个开发商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亿,他一定悔得肠子都青了。
融创也有产品发布会,“解你半生辛劳,予与诗意花田”还是很文艺的,房子是一个大物件,一个人可能购房周期也在5-10年,有的甚至20年,周期性长,买房子都是非标产品,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有的时候真的是冲动。
白皮书是给谁看的呢?真的是给客户看的吗?我认为一半一半,说的标准一点,更多的是给行业内人士看的,为了增加其地产品牌知名度,增加在这个行业的话语权,出书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记住。重大节点比如产品发布会,白皮书都是标配,一般地产商会把白皮书放在网站上进行公开销售,这样也是做权威背书。通过公开渠道的发售,让更多行业内人士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产品的最新技术升级、品牌升级。白皮书有的时候就是确立新标准,建立自己在行业内的新高度,或者是实现新的站位。
白皮书真正收藏的,能去细细研读的也是地产人士,你要说客户看懂了多少,我觉得要求太高。
混地产圈的,没有几本拿得出手的白皮书,真的不好意思报上你家的姓名。一般的企业都是一年出一本的逻辑。还有一家我在此特别提及一下,阿那亚。它不出什么白皮书,而是出杂志。阿那亚的杂志出的也是很有水准的那种,内容写得很好。
作为一个地产策划人,你手里有几本白皮书。做一个小的互动,你最喜欢的一本白皮书是哪家出的,叫什么名字?为啥子会让你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