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用餐氛围太差了
孩子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边哄边吃,这能叫吃饭吗?孩子把气血往上走了,都用于看电视、玩耍了,留给脾胃的气血能有多少呢?自然容易消化不良,时间久了就伤害脾胃。这样的吃饭氛围,其实也在给孩子一种暗示——吃饭不重要,随随便便把食物塞进嘴巴里就好了,孩子能养成认真吃饭的习惯吗?
我家大宝现在一直是奶奶带大的,就是典型的例子,小时候吃饭到处追着喂,以至于现在吃饭的习惯都不好。
二、 你以为“零食”和“点心”无所谓
有时候,我们错一步,接下来会步步皆错。比如,有一天,孩子不想吃饭,两三个小时后,肚子饿了,于是我们给孩子吃零食、点心或过量的水果来充饥,孩子终于饱了,到了饭点,又不想吃饭了。就这样恶性循环,渐渐就发现孩子不爱吃饭,就爱吃零食和点心,或者只要吃肉和蔬菜,不爱吃主食。越小的孩子,我们越要有警觉心,不是孩子不能吃零食和点心,而是我们要客观看待它们。其实它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好消化,吃多伤脾胃,吃多会让孩子喜欢上有“味道”的食物,不爱吃淡味的五谷和白开水,关键是吃多会破坏孩子正常的饮食规律,导致一连环的问题出现。特别是低龄的小宝宝,甜甜的水果好入口,但是不好消化,一旦超量,也同样让孩子吃主食的欲望减少,千万不要忘记,粮食才是养命的,水果是饮食的配角。
三、 你总是逼孩子多吃一口
我们总希望孩子多吃一口,多长一点肉,或温柔、或凶悍“逼”孩子多吃一口,其实,这种“多吃一口”的爱,反而破坏了孩子的脾胃,更有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于吃越来越没有兴趣。因为他想到吃,本能反应是,吃饱了还要被逼塞一口,多么痛苦的体验。
四、 用重口味激发吃的欲望
有些小朋友没有胃口时,我们发现,在粥里加一点鸡汤,或把味道做的更有味些,或油炸下,孩子就有食欲了,多吃几口。对于大孩子来说,相对问题不严重。小宝宝就很麻烦,当他不想吃的时候,可能积食了或吃饱了,或脾胃暂时比较弱,需要休息,此时我们用特别“香”的食物去诱惑孩子的食欲,虽然暂时解决孩子吃饭问题,但是孩子会越来越不爱吃饭,吃饭只吃特别香的食物。当孩子偶尔没有胃口时,我们只要不纠结,放轻松,饿一顿,或少吃一点,身体自己调整过来,问题可能就自然解决了。
五、 病后着急补充营养
生病期间,很多孩子没有食欲,瘦了一大圈,病后食欲才刚刚恢复,脾胃的消化能力还很弱,我们就着急给孩子补充营养,大鱼大肉伺候孩子,这样就会伤到脾胃,导致孩子食欲变差。孩子病刚刚好,脾胃最好养上一周,逐渐把饮食恢复正常,千万不要用力太猛,有钱也不能乱砸营养。
六、 你的期望值太高了
有些孩子本来是正常饮食,一切都挺好的,可是当我们发现邻居家的孩子吃的比较多时,长的也比较高,就开始心里没有底了,就拼命给孩子增加饮食的量,导致孩子积食没有食欲。每个孩子的饭量是不同的,生长发育曲线也是不同的,千万不要以别人家孩子的饭量为标准。如果孩子脾胃已经遭到破坏,长期没有食欲,我们除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后,记得配合调理,一般调理,配合正确的饮食习惯,孩子都会恢复正常食欲,不要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