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讲故事 第668集
尊敬的诸位师父、师兄、大德居士!大家上午好!有很多同修微信给我留言说,经文功德那么大,为什么我读就没有效果呢?或者说已经读了很多年,还是无效。究竟有效还是无效,我相信只要是你读,应该多多少少会有效。
俗话说: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大部分同修知道这个,或者说同意这句话。但是,还是期望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这个暴风雨,自然就是功德力、福德提升更快一点。
俗话说:佛氏门中福好求。真的如此,大家去看经文、读经文,会发现很多经文后边都会讲,本经有什么样的功德,有什么样的利益。广传又有什么样的功德,什么样的利益!这些功德和利益,有没有呢?真有。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让大家通过这些功德利益而开悟、证果、成就。
以往老宋曾讲过,遇到读经效果不明显的,用一句话讲,叫功德力不够。这功德力不够,是怎么个不够法?打个比方,用比喻的方式,我相信能更容易让大家明白。也许,这个比喻不是那么恰当。但是,恰好是通过这种不恰当的比喻,或许能让你明白点什么,能让你领悟点什么。
《阿弥陀经》,就描述了那么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大家经常读这部经、念这尊佛,然后与这尊佛相应,那么可以往生西方极乐。经文流传很广,但通过诵此经去极乐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人。也就是说,一万个人去念,可能走的不是那么理想。严格来说,是万人修万人去,祖师大德没有骗我们。佛陀更是不妄语,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人没去呢?
我们不妨把美丽的太空,比作阿弥陀佛的净土。当然,我们所理解的太空,或者某一个星球,不一定有阿弥陀佛的净土殊胜。我们暂且比喻为月球,是方便大家理解。因为太远了,大家思维容易受到局限。注意哦!这是打比方,不是说阿弥陀佛的净土,就像月球表面那样坑坑洼洼,非也,非也!那如何才能到达月球呢?我们自然需要宇宙飞船。
科学家已经将宇宙飞船造好了,一位老师详细的讲解飞行的路线、宇宙飞船的功能和操作技巧。我们把这位老师,可以比作释迦牟尼佛。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在给我们讲述如何成佛,如何去极乐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宇宙飞船。我们如果想登上月球,就需要熟练操作宇宙飞船的技巧、方法和明白路线。
第一条,我们要知道目的地在哪,我们去干什么。好了,去月球,干嘛?当然,去开采矿产也行。我们去极乐,是为了成佛,目标方向如此。有了目标,有了方向,现在就是熟练这个机器的操作。要操作运用它,自然就要经历一段时间。
要适应这个空间的某种模拟过程,在失重状态下,你如何生活?那对应我们来说,就是要适应如何放下贪嗔痴慢疑。把这些不该有的要丢下,要忘却。因为,极乐世界没有这些。那么,宇航员要在失重状态下训练。因为在月球上,引力很小,这就需要提前适应这种漂浮状态,这就是一种相应。得知道那里的人是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尽量向他们靠拢。无论是生活习气,还是心性。再就是要熟练操作宇宙飞船,进入驾驶舱,看看各处的功能,熟练了解并运用之。
我们认识一个人,首先看到的是外表、气质、形态。之后在相处的过程当中,才能知道人品、性格。也就是说,从外及里,我们对宇宙飞船的认识也如此。外形这么大,是这个形状的,是这种造型,靠什么推动的呢?底下是怎么样的?
把外观了解清楚以后,才能进入内部。看看将来到了宇宙飞船之上,我会遇到哪些状况?都要做好哪些应急预案?比如说:我们临终了,需要告诉自己的孩子,我去世的时候,大家不要哭不要闹。放心,我是去个好地方。如果你哭闹,可能就会把我拽回来。我的心万一有牵挂,怎么办?这是一种措施:嘱咐,安顿。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到真的你在临终时刻,子女们能不能按照你的要求来?不是他们不孝,是因为他本来对你有感情。人世间就有这个情的牵挂,那我们就要做好几种准备。提前把这个心,磨炼得无牵无挂。孩子们再哭再闹再不舍,我知道即使是从莲台上下来,对他们也帮助不大,子女们也看不到你。只有去了极乐世界,才是对子女最好的加持和庇佑。
当然了,还有其它的,一系列的操作。宇宙飞船能让你到达,到达你想要的,比如说月球。阿弥陀佛或者念佛,能让你达到极乐,能让你到达彼岸,科学家老师没有骗你们,因为他们已经到过月球。
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我们的祖师大德,也没有骗我们。因为有很多人通过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到了极乐。为什么我们没有去?大家就要反躬自省,怎么自省呢?就要看我们对这个宇宙飞船了解多少?我们是不是认真的去操作了?
如果我们永远停留在外在的欣赏角度,那我们只能看到外在的表象,无法深入到内部,那你能不能开启飞船呢?或者说你技术不到家,你开上了飞船,能不能把握对方向呢?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说,我们平时要深入研究这个飞船,那么对应到读经来说,就要多读、多写、多念。
具体怎么读,怎么写,怎么念,我们的老师告诉过我们,方法也有多种。比如说:念佛,印光大师教给了我们十念法,在末法时期,根器比较差的,用十念法就能成就。就是说,你用这个方法来念,就能逐渐的把握到宇宙飞船的诀窍和奥妙,你就能熟练操作,你用其他方法可不可以呢?我不能说不可以,因为法门无量。但前提就是,你得深入理解祖师大德对你的开示,你明白其真义。你懂了就能驾驭这个飞船,飞往月球,你就能乘莲花登极乐。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许永远都是门外汉。或许你修行几十年,那只是一个幌子罢了。每天念那么两句,也好意思说自己修行几十年?贪嗔痴慢疑一个比一个严重,好意思说自己修行很多年?
要想在我们临终的时候不慌,就要在平时多用功,这条很重要。要乘飞船去月球,那么就要平时天天去熟练飞船的操作。你不熟练可能就会发生障碍,就会发生事故。有人说,我们怎样才能如理如法?这个其实也不需要老宋讲,可以看看祖师大德的开示。你如理如法,就会及时的登堂入室。不是经文不好,是你没有把握。
一把斧子,佛说这把斧可以造各式各样的精美家居,可以开山,可以伐木。我们去伐木或许还行,但是不了解那个木的纹理,那比别人就费劲。拿去开山也行,但是力道不足,也许人家开了半座山了,我们一块石头还没砍开。如果拿斧子,或者某一种工具来做家具,咱们现在的人根本不敢想。
比如说木工,人家拿某种工具就做成了很精巧的家具。同样的工具,我们什么也做不成。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技术,或者我们技术不过关。念佛也如此,大家要把佛理和生活中的理结合起来,不要一说佛,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佛是一条道路,佛经是给我们指明一个方向,修行要靠个人。同样是读经,有的人开悟了,有的人开悟不了,原因在哪?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每个个体,不是经咒不好,你修行要踏踏实实,要静心,不能好高骛远。如果我们拿到一本经书,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看到那么大功德就飘飘然,你就错了。就好像给你一味药,跟你说能治某病,你就开始飘飘然一样。是不是一部经,就能对应所有的病呢?是不是一副药,都可以治所有人的病呢?非也!正因为有八万四千种病,有八万四千种药,才传下了八万四千种法门。
法门无量,八万四千是个概数,形容多。另外,你也要明白,这个前提还是你得把这个药掌握得炉火纯青。你要是没有怎么掌握呢?就算是给你一个工具,你都不懂得怎么使用,你能不能发挥这个工具的最大化效果?不能。
你既然无法发挥这个工具的最大化效果,那么我们对这个佛不理解,可能也无法一时半会达到最大化,对不对?没有达到最大化,或者念佛感觉效果不是很明显的时候,我们要不要念?还要念。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你念经没效果,证明没用心读,走神了。所以,无法明白经文的深意。万物有灵啊!当你静下心来,仔细的去品味,当你和经文融为一体的时候,经文的境界就会显现在你的眼前。经文的意境,你自然能够明白。
要多读,还要如理如法的读。多读却不如理如法,不能说你做无用功,只能说你是事倍功半。如理如法的去读,那是事半功倍。大家要明白,要理解,经文是方向、是方法,修行还要靠我们自己。经文再好,是佛陀、是菩萨对经文的领悟,我们自己能掌握多少?把握多少?要看我们自己。
就好像一本数学书,数学老师讲得很好,但是对于当学生的人来说,能保证每次打100分吗?90都不敢保证,甚至还有50分的学生,还有20分的学生。为什么?是老师讲得不够好吗?那可是有那么多学生,怎么有打90分、有100分的呢?同样一个班,有优生有差生,原因在哪里呢?不要说数学书错了,是我们自己没把握,是我们没理解透彻。
所以,很多东西需要和现实联系起来,不要一提佛经就说空,一回到现实当中,你什么都有。大家要能正确的理解、领悟,去读这些经典。无论是佛经,还是道家经典,还是儒家经典,都一样。
今天的故事,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祝大家早日悟道、早日成佛。如果老宋的故事能对你有启发,就麻烦多多转发,法布施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也将此讲小故事的功德回向给各位善知识,回向给所有听小故事、转发小故事、随喜小故事的师兄、朋友及一切众生。愿大家家庭幸福、人人开心、早日证悟成佛,人人回归极乐佛国,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