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金川顕教 吴伟丽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年5月第一版
此为作者介绍(可能需VPN打开):神奈川县 (seesaawiki.jp)
关于本书的内容不在此摘抄(网络搜索已有很多),阅读下来,感觉此书可读可不读,大多是一些现在来说较为老生长谈的东西,没有看到比较眼前一亮的观点。之所以搜索个人简介,主要想看关于作者的经历与简历与书中所描述的一致性多高,这本书的可读性又有多高。
总结下来不过一下几句话:
1.以输出为目标:达到最小输入后应立马输出,这样学习的东西才真正转化为自己所有
2.要锻炼表达能力,将输入表达出来
3.懂得利用人脉、金钱进行自我提升
4.注意外表
第一点我十分赞同,我也认为一边输入、一边输出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想到前几天在B站看到的一个视频:讲述当自己对一个行业感兴趣时,便去应聘相应的工作,以此高效学习。但做到这一点最重要是跨出第一步去尝试,因为你没有充分准备时可能是缺乏信心的。希望大家都能够适当逼迫自己一把,去积极尝试,以“搞砸了也没关系”的心态去尝试,去学习。另外,书中似乎并没有对这个“最小输入”进行一番解释,也没有表明一些评价标准,令其可操作性大大下降。
关于第二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论点。我所联想到的、感触比较深的其实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教育。普遍的状况是,现大家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是不如其他学科的。但个人经历来看,语言学科所学到的表达,以及各种课前演讲,是能够很好锻炼学生的台风,以及表达能力的。
其他感觉没必要赘述,唯一需要提及的是,大家确实应该在年轻的时候乐意花钱注重自我的提升,或者培养爱好。20多岁是很矛盾的年纪,一方面是精力旺盛的时期,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压力很大的时期;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将重心多放在自我身上,保证自身的平和与积极。
另外一点是我从生活中所感触到的关于一些优秀的人的重要特质,他们往往对待事物都 比较乐观,可能这很重要。比如面对一件比较棘手的事,在处理之后,我往往会想,”明天要是更坏怎么办”,而乐观的人却常往好的方面想”“说不定明天就好转了”。感觉这也是他们平和心态的一部分吧。若常往坏的方向想,便多了时间焦虑与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