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没逛书市了,看郎园VINTAGE举办图书市集,正好离家不远,就高兴的去了。结果,从郎园VINTAGE南门进,到北门出,耗时不到5分钟。
一进去就发现不对劲。人山人海不稀奇,之前去朝阳公园书市,人也多,但怎么都是潮男潮女呢?感觉自己在草莓音乐节。
室外摊点不少,卖的都是小玩意和吃的,没见到一个书摊。挪步向前,发现一栋楼前排长队,排队人之多,就像隔壁大望路晚高峰等车回燕郊大厂一样,伸头往里瞅,看到室内也是小摊,有卖书的。
最终我没选择进去,一是排队太长,门口有保安,像奢侈品店一样搞进场人数定额控制,谁知道排多久;二是室内面积不大,环境嘈杂,不如随便找家书店;三是入场要买门票,39元一张,我感到不可思议,啥时候买书的热情这么高涨了?
我看身边的人,不停拍照,非常开心。我感到不适应,失望夹杂着满脑子问号,这究竟是什么书市?为什么大家都兴致勃勃?我突然感觉自己像一位不懂互联网的老人,拿着地图来大都市找自己的孙辈。
我匆匆离开,甚至没兴致留下任何照片。
回家后,我翻微博,搜郎园书市,想找找吐槽,可发现其他人的文字和照片都洋溢着快乐,看着这些网红打卡式的记录,我顿悟了。郎园图书市集不是书市,而是市集,潮男潮女来这里,我想更多是为了在互联网表达自己认同的身份。
看来我老了,在一些场景失去了获得乐趣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