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人生在世,就是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把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我已经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不想再让自己的后半生重复昨日的故事,所以即使人到中年,依然选择加入焦老师的明师成长共同体,开启不一样的人生之旅。
2019年后半年,跟着焦老师学习班级管理,设计班级动力管理系统,向田冰冰老师学习每周一招,班级管理越来越得心应手,心浮气躁的毛病有所减轻。能够理智的看待学生的错误,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紧不慢,不急不躁,不偏不倚,用心经营班级,关爱每一位学生,创建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打造和平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成长。
2020年上半年,工作室的重心工作转移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于永正老师是我们临摹的对象,文本解读是我们的必修课。这一学期,虽然特殊,但没有阻挡我们学习的脚步,没有阻碍我们的专业成长,我们依然乐此不疲,潜心读书,用心研究,学以致用,拔节成长。回顾这半年的历程,总结如下:
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一)一节好课
1.上课
一名语文老师每学期必须有一节精心准备的,让自己满意的好课。为达此目的,焦老师安排我们异地作课,换班上课。上课之前,焦老师做《探寻文本的秘奥》专题讲座,为我们助力。让我们互相说课,研课,在交流中突破自我。我所执教的《囊萤夜读》一课,在茶店上课时,由于不了解学情,导致课堂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也因为自己文本解读的不够全面,造成很多遗憾。失败是学习的开始,是突破自我的切入点,从此次作课中,我探寻到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秘奥:课堂教学环节要少,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的要清晰;要做到环环相扣,第一个环节的教学要为第二个环节的达成做好铺垫;每一个教学环节目的达成,要从学情出发,寻找最高效的教学策略,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每一次的展示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铺垫。我选择再上此课,把《囊萤夜读》打造成让自己满意的“精品课”。
2.说课
课后的七说,只有进行专业研究,专业能力超强的焦老师能够想得出来。每位老师授课结束后,工作室的成员聚在一起先说这节课是怎么准备的,用数字说明教学设计改了几次,课试了几次,有几个老师参与听评课,然后从文本解读、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文体知识、于是招数、环节设计六个方面汇报自己的备课过程。这样细致入微的教学研究,为每一位老师的专业解读提供看得见的学习过程。
3.评课
每一次评课,除工作室的老师谈自己的看课感受外,焦老师都会针对老师们存在的短板给予专业指导,提供可操作的方法,让老师们切实体会到专业的解读才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唯一路径。
(二)每周一招
研读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实录,于永正老师的课,看起来简简单单,朴朴实实,却常读常新,每一次解读都有新的收获。于老师的课堂是蕴含了教学智慧的课堂,于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情趣的课堂,于老师的课堂是读写结合的课堂,关注于学生能力提示的课堂,于老师的课堂是精心组织,却不着设计痕迹的课堂,那么的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是扎扎实实,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收获的课堂。学习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智慧,是我们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最好的选择,最佳的捷径。每周一招的施行,让我们学以致用,把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领悟课堂教学的真谛。
(三)一次网课
疫情期间,全民不出门,呆在家里,这时不仅是专业阅读的好时机,也是学上网课,开展网上教学的最好时机。焦老师抓住这个时间点,让我们仿照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上网课。这个作业的设计高明——体会网课带给大家的巅峰时刻,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体会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奥妙。通过与学生隔着屏幕的真实互动,一对一,面对面,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专业的辅导,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上网课、学剪视频、整理实录、写上课体会,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在这个次疫情中体会老师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