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名政,秦庄襄王子楚的儿子,其母赵国人,生于秦昭王48年,当时的子楚正“质于赵”。秦昭王死于56年,然后秦孝文王即位,一年后死了,然后秦庄襄王即位,三年后死了。这时候嬴政方才13岁,即秦王位。(此地为嬴政同志的前科简介)
秦王嬴政的一生不短不长,他的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嬴政一生中最为记忆深刻的时期,从出生到13岁即位,于秦昭王48年出生在赵国。秦昭王50年至56年,秦攻赵,赵国君臣要杀了子楚一家泄愤,子楚与吕不韦逃回秦国,赢政与母亲赵姬被留在了赵国。赢政3岁至9岁的那6年,都是随母亲躲在外婆家方才保得小命的。9岁时被接回秦国,13岁就登秦王位。这一阶段在这篇本纪中几乎未提及,从《吕不韦列传》中可看出一二;另外,赢政在始皇19年灭赵时到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从这件事可看出小时候的经历对他的影响至深,孩提的记忆可能影响一生的个性。
第二阶段,是始皇元年至二十六年,即赢政13岁到39岁。这一阶段是秦国东征西讨,攻城掠地,凯歌高奏,最后“初并天下”的时期,也是秦始皇从懵懂少年、傀儡秦王成长为杀伐决断、强势帝王的时期。
始皇元年至12年,以嫪毒之乱、吕不韦遭贬后自杀身亡为标志。秦王赢从依赖众大臣、众将军到开始独立亮相处理危机,再到了彻底摆脱制约成为秦国真正说一不二的君主。
始皇9年发生了一件大事,4月赢政祭天后住在雍城,长信侯嫪毒矫旨领京城部队等欲攻蕲年宫谋反。赢政知之,命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嫪毒,战于咸阳,嫪毒败逃,秦王悬赏捉拿嫪毒,嫪毒及党羽皆被捉,平乱。事后的处置是,平乱有功的官兵按功受赏;谋反人员中,嫪毒等二十人被车裂示众,灭族;另外相国吕不韦也受牵连被免职逐到封国河南;再有对赵太后的态度……(此处省略一万字)这是秦王嬴政即位后,第一次公开独立决策,危机处置得非常果断,后续收尾事宜处理也基本公正且有人情味,这时候的他才22岁左右,能做到这样已是十分了不得。
不过这件事之后,赢政开始显露出他的独断和霸气。先是始皇10年在咸阳大索,驱逐外地人,被李斯劝止。有魏人尉缭前来献计,说目前以秦国之强大,诸侯都已不是对手,唯一应该担心的就是诸侯国联合起来抗秦,因此建议秦王应该不惜金钱,贿赂各诸侯权臣,阻止各国联合。尉缭说得很有道理,秦王很赞赏,对他也十分器重,将他尊为贵客,饮食衣着都与他一样。但是渐渐尉缭起了异心,想要离开。也许是与秦王比较接近,了解到他的个性。估计赢政日常待人的确比较刻薄,才会在极力厚待笼络尉缭时,反倒让尉缭起了逃跑的念头。史记中记载“乃亡去,秦王之,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从这里可以看出秦王的强势,要用你的话,你想逃也逃不了。可见当时的秦王赢政已经可以做到投入政治而毫无瑕疵和把柄可抓。这时候的他才刚刚24岁左右。
始皇12年,赢政为嫪毒事件写信质问吕不韦,吕不韦深感压力,饮“酒”自尽(当然是毒酒)。以秦始皇当时的个性和年龄,应该只有仲父吕不韦以及生母赵太后对他有约束力。缪毒之乱后,吕不韦被逼死了,固然无法再约束他,赵太后也大伤元气失去了影响力(按赵太后的为人和能力,估计她原本对赢政的影响力就不大),秦王赢政从此取得了对秦国的绝对控制权。
吕不韦的死因疑云重重,关于他为什么自杀到了今天也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正确的回复。不过有一点我认为是明确的:吕不韦当时是必死无疑(嬴政要他死,他不能不死啊),唯一可能不同的只是死亡的方式而已。
始皇19年到26年期间,秦国继续南征北讨,版图扩大,逐渐灭了其它诸侯国,最后一统天下。其间还发生了著名的燕太子丹派荆珂刺秦王的故事。此时的秦王赢政39岁了。
第三阶段,是始皇27年到37年,秦始皇真正统一中国了。这一阶段初期,嬴政做了很多非常具有建设性与开创性的事,比如统一行政区划、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言语等,对历史的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积极的影响。但有的事情就不是那么有意义了,比如到处封禅,到处提字为自己歌功颂德;比如派人寻仙访神求长生不老之术;再比如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建阿房宫。
同时,在这一阶段,秦始皇的暴戾之气逐渐显现,最令人发指的是史上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
多年前魏人尉缭也曾试图逃离他身边,他不但未惩罚尉缭,反而更加重用他。是什么使得后来秦始皇变得如此暴戾恣睢?前后判若两人?过于这些问题,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
秦始皇死于始皇37年,终年51岁,在当时应该不算早死,不过也不算长寿。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主要精力都花在寻求长生不老之策上了,可惜事与愿违,貌似历史很多帝王最后都是这样的相似。但是所有的种种,也毫不影响秦始皇嬴政千古一帝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