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张正义来到大鹏证券蓉城市营业部,通过自己的老同学李大山,几乎全面了解了曾明,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正确把握了百年难遇的机会,一举奠定了个人证券投资的奇迹。
张正义听完李大山的阐述后,半晌没有言语,有些略有所思地拿起交割单看了看,又放下,冷不丁地问:老同学,这似乎有点“股神”的境界。
李大山哈哈哈大笑起来:老同学,你这个门外汉,也相信民间戏说的“股神”?
张正义也许觉得自己用“股神”一词,来形容曾明的成功有些不妥,便直接说:老同学,对于一个毫无背景的年青人,能牢牢把握住这百年不遇的股改造富机会,非一般人可为。
你看这交割单的资金显示,最早股票帐户上也只有5万多余额,后又转入5万多,然后又前后转入220多万元的拆迁款。
可曾明却每次都买入的是xx船舶,而且中间时段一直持股未动,直到最后全部抛售。
李大山没有插话,等待着张正义的下文。
张正义紧接着问:老同学,你是行家,你能否从专业的角度解释一下,曾明为什么一直只买一只股票?
中间时段,曾明为什么能一直持股不动?
如果说中间时段,曾明看见自己的帐户涨了20倍、30倍时,为什么也没有拋,而是趋于40倍时才抛售股票,落袋为安呢?
你可以呀,居然能提出一些专业的问题来了。李大山忍不住表扬了张正义一句。
去,去,去,少调侃我……张正义尴尬不已。
好好好,我说正经的。李大山收起玩笑,然后认真地说道:曾明为什么选中xx船舶我不知道。
但我肯定,做为大二就开了证券帐户并进行实际操作,行事稳重的曾明来说,他的“自选股”里不可能只有xx船舶。
什么是“自选股”?张正义又插话问道。
李大山针对自己的老同学张正义,这个完全是证券投资门外汉的人,已经在用最简单,而又最精练的语言在解释一切了,但依然无法绕开对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
李大山只好解释说:所谓“自选股”就是投资者根据自身的知识、眼光和研究,在证券市场依照一定条件选定的,并用来观察其走势的股票。
做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投资者,一般都会建立自己的“自选股”。其中有几只,或十几只不等,如果说是基金、私募,甚至是体量较大的个人投资者,“自选股”中,甚至有几十只不等。
投资时,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趋势,送择其中某一只、几只,或十几只股票来进行投资。
张正义听后,如梦初醒:曾明买入xx船舶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这个是肯定的。至于曾明为什么一直只买入xx船舶,并坚定持有,这就涉及到个人的投资风格了。
李大山解释说:我们常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提倡分散投资,尽可能地避免风险。
就股市投资而言,震荡行情,结构性行情,板块轮动行情之中,不好把握,以分散投资为妥。
而在牛市中,则主张集中资金打歼灭战为主,也就是选择某一,二只股票,坚定持股,直到达成目标。
就个人而言,曾明的资金体量并不够大,相对于沿海省市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来说,有个上千万,随便赚个10倍就到了过亿身价。
如果是大几千万,过亿身价的人,在股改后,身价过亿,几十亿的人也大有人在。
可见曾明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是有超过常人的前瞻性的,要不然他一个年青人,无论是在资金上,信息上都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就能够买入一只股票,便坚定持股,最后在相对高点卖出,落袋为安了。
我在证券公司打拼26年了,看惯了证券市场上的起起落落,我从来不相信,也不认为有“股神”之说。
如果说一个普通的投资者,能够像曾明一样获得近40倍的收入也堪称奇迹了,尤其是坚定持股不动摇这一点,几乎无人能及的。
张正义听后,心里面敞亮多了,他深知,自己最初的谨慎是多么的明智。
动辄把一个年青人有着巨额资金,就臆想此人有贪污腐败之行为,就妄想此人有背景有黑幕,这是多么愚蠢的认知啊!
李大山最后强调说:老同学,就你的介绍来看,曾明十几年前在我们这个内地省市就拥有了近亿身价,完全可以躺平了。
可他依旧十几年默默无闻地在商务局政策研究室工作,直到前几个月,才在对外经贸洽谈会上大放异彩。
可见曾明此人,那是相当的低调内敛,而且是相当的有才华,就凭十几年前留下来的交割单就不难看出,此人心思缜密,处事严谨,居安思危,眼光异于常人。
老同学,跟你这一席交谈,还耽误了你正常的工作(收市后的复盘),还真的感谢你的真知灼见。张正义真诚地感谢道。
你见外了!谁让你我是多年的老同学呢。你我虽然不在一个行当,但这份情还在呀!!
老同学,说句不该说的话,就凭曾明十几年前近亿的身价,想做点什么能难倒他吗?李大山的话里有话地说道。
张正义显然是明白的,站起身来,紧紧地给了李大山一个拥抱,然后收拾好随身携带的公文包,返身就走……
边走边说:老同学,我又欠你一个大大的人情了,改天请你吃饭,不醉不归!!!
李大山望着离去的张正义,不到50岁的年龄头发却几乎白了一半,“铁面御史”的盛名之下,不一定全是光环和荣耀,也许心累、身累,还有林林总总的负累,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老同学,我随时等你的电话!!!不醉不归!!!张正义冲着张正义离去的背影,热情地而又些悲怜地喊道。
几乎整整一个下午的畅谈,张正义如释重负的同时,又不禁生出一种好奇:曾明既然在经济领域有着如此敏锐的嗅觉,超人一等的前瞻性,那么势必在随后的投资中,也一样有着不为人知的精彩。
坐在出租车上的张正义高兴之余,望着街道上川流不息,又行如蜗牛般的车速,又深深地叹了口气。
干脆闭目养神,任由出租车踯躅在车流之中,什么时候到宾馆,也懒得去管了。
精彩待续……
亿万人中遇见君,缘份二字妙难挡。
贵手沾福轻摩娑,点赞关注加收藏。
(文系原创,盗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