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我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沿江地区拥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等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珠三角”。珠江流域风景秀丽,水域宽广,蜿蜒曲折。沿岸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水天一色,景色如画。珠江的水质清澈,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使其成为重要的渔业基地,也是众多南方钓友喜爱的钓场。
广州钓友小张经常在珠江钓鱼。据网曝,他钓到了一群眼睛血红的神秘鱼类,被称为“红眼草鱼”。这些鱼最小的也有一两斤重,而且它们的力量非常大,钓获时的手感非常强。
经过了解,这些神秘鱼类实际上是一种外来物种,被称为麦瑞加拉鲮鱼,又叫孟加拉鲮鱼。麦瑞加拉鲮是一种新品种的鱼,于上世纪90年代从印度引进我国进行试养。如今,它已成为我国各地池塘混养的重要鱼种,并在两广、海南、福建和云南等地成为重要的经济型鱼类。麦鲮的外形类似草鱼,身体呈较长的近似圆柱形,腹部圆而平直,背鳍微隆,尾鳍宽且为深叉形,眼睛呈红色。
麦鲮属于底栖鱼类,喜欢流动的水域,常常靠近岸边觅食。它个体较大且适应性强,无论是水库、湖泊、池塘还是江河,都能正常生长。麦鲮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且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在寒冷的环境下,麦鲮的耐寒能力显著高于土鲮,即使水温降至7℃时,它仍能正常活动。
麦鲮的生长速度比土鲮快,同一年繁殖的鱼苗能够迅速生长到300克以上,而最大个体可达8000克以上。麦鲮是杂食性鱼类,食性广泛,主要摄食浮游植物、高等植物、有机碎屑以及麦麸、玉米粉、花生麸等。
在我国的水域中,有土鲮、泰鲮、麦鲮,还有赤眼鳟,这几种鱼非常相似,但仍有一些区别。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差别。
近年来,针对珠江生态环境的调查显示,麦瑞加拉鲮已经成为该地区的主导鱼类,占据了半数以上的比例。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麦鲮成功入侵的原因的关注。首先,麦鲮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这也是四十年前引进这一物种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麦鲮天然具备高产特性。据了解,麦鲮每次产卵数量可超过十万枚,这一数字远高于珠江流域的绝大多数鱼类。
然而,仅有高产的特性并不足以使麦鲮成为珠江的霸主。产下的鱼卵存活率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麦鲮的存活能力同样高于环境中的其他鱼类,尤其是本土鲮鱼。在产卵能力相当的情况下,麦鲮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此外,尽管麦鲮对于温暖水域有更好的适应性要求,但相对而言,它们对较冷水温的适应速度在热带和亚热带鱼类中也相对较快。换句话说,来自南亚地区的麦鲮具备天生的优势,并且具备出色的自我调节和抗压能力。
此外,作为从国外引进的高产高质经济鱼种,麦鲮除了被投放在珠江流域的野生鱼苗中,还必然在我国进行人工饲养。然而,这也导致了麦鲮在我国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养殖渔场的物种泄露。无论养殖渔场的监管如何严密,物种泄露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作为我国第二大水系流域,珠江流域的捕鱼业源远流长。特别是在地形平坦、经济发达的下游地区,众多养殖渔场中即使只有几家发生鱼种外逃,它们也会在广阔的江面上引发大规模繁殖。这一现象使得麦鲮得以在广阔的珠江流域迅速扩散。
对于钓鱼人来说,麦鲮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垂钓鱼种。它虽然个头不及草鱼,但是拉力感绝对是爆棚的。麦鲮、土鲮和泰鲮被钓鱼人称为三大切线鱼,因为它们在水中游动的速度非常快。钓过这三种鲮鱼的人都有深刻的体会,平时能承受三四斤鱼的子线,遇到它们时,仅一斤左右的鱼就能轻松拉断。这展示了鲮鱼家族在水中的速度和爆发力之强大。所以,这种强烈的刺激感让众多钓友欲罢不能。因此,很多南方都非常喜欢垂钓麦鲮。
那该如何垂钓它们呢?要在自然水域中钓到麦鲮,装备选择非常重要,特别是线组要宁大勿小。在没有障碍物的水域中,可以选择使用PE线,当然尼龙线也可以,否则即使碰到麦鲮,也难以将其钓上来。
在自然水域中钓麦鲮时,选择钓位也需要下功夫。野生的麦鲮通常栖息在有沙石的水底,对于净水,可以选择那些有乱石、水草和靠近石岸的水域。对于流水,可以选择出水口、进水口、浅滩等水域。
在钓饵和窝料的使用上,可以使用花生饼、菜籽饼作为打窝的材料。在南方的冬季,可以使用一些高蛋白窝料,如红虫粉和蚯蚓粉,配合花生饼进行打窝。至于钓饵,实际上不需要过多的搭配。将花生饼碾碎并与鲮鱼专用饵料混合即可。当然,如果你主要钓麦鲮,建议添加一些带有腥味的饵料,这样更容易吸引它们上钩。
麦鲮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南方市民的喜爱,成为当地餐桌上家喻户晓的美味,只是这种鱼因为怕冷,所以在北方地区不能生存,因而北方地区的人们就很难享受这种鱼了!
各位钓友,你钓到过麦鲮吗?它的味道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