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因为天气不好就是烦躁,有时因为别人无意的一句话烦躁,有时甚至被关心了也会烦躁。
有心理分析和育儿的文章都提过,说这是自己曾经成长过程中的某些经历留下的烙印,所以这些烙印像伤口一样,一旦特定的时候,特定的事情发生了,这些烙印就复活了一般,勾起你的情绪。
记得曾经觉得不熟的人向自己问很多问题非常的烦人,觉得没有礼貌,觉得很烦。后来静下来细想,其实至少可以有两种角度来看吧。
这样能问很多问题的人,通常他们的觉知比较后知后觉一点。或者说他们安全感比较高。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理解,通常不会给被问者开心的感觉。因为,后知后觉的人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是不懂得如何体察他人的。
而安全感高的人,和感到烦躁者,他们的安全感系数基本不再一个水平值上。这种差距让他们之间产生了别扭。
或者有人会说,被问难道就一定要答吗?是,可以不答,但是不答,也会让被问者不爽,因为不答,显得自己没礼貌了,岂不是和提问者一样没礼貌的人。
这其中隐含了一个东西,就叫做理所当然。
提问的人觉得你回答了,就是默认接受被问,而回答者也在以回答问题的这种方式默认这一点。所以这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就自然形成。
但是,这世界其实很多时候需要的是我们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理所当然。
既然一问一答能成立,就说明双方都在用心交流,不管这个用心的契合点或者说目的是否一致。
然而这样的一问一答,就好像我们在微信上和人聊天,有一搭没一搭,但是又似乎不好突然就结束,聊着聊着,一段日子过去之后,某一天你会发现,大家原来就这样很认真的聊起来了,真的成了很用心交流的人了,大家的契合点(目标)是一致的,毫无违和感,不愉快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
原来能这样一问一答下去,就已经说明大家其实都是用心的人。
在一生中,我们或许永远不会对一个人改观。很多时候是没有机会,而很多时候是我们会误以为一个人真的只有一个优点,其他都是缺点。但是时间过去,有些意想不到忽然就发生了,你会发现其实是角度问题。
不论怎样,用心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