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朋友向我抱怨,说最近看一些古书的时候,产生了疑惑。“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读的懂这些古书,都是因为有后人注解。那万一那些注解的人理解错了意思,我们岂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想了想,问她:“那你看这些书是为了啥呢?是为了了解古人的思想,还是想学以致用呢?”
她:“我想学以致用。”
我:“对啊,学以致用,你要在书中看到你想要看到的东西。而且,就算是错误,那也有有意义的地方。毕竟如果一点儿错误都不犯,亦步亦趋的按前人的经验来,那样人类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了。“
她:“但是觉得以前的标准并不一定解决现在的问题。”
我:“No No.有些书之所以流传到现在就是因为里面包含这某些普适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改变而改变。甚至是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都会有这些东西。比如说:人性。不管人类发展了多少千年,但是人性是一直没有变的。”
她被我说服了,但是我却陷入了沉思当中。
我开始回忆我为啥要读这些书了。很显然,从小就喜欢读书的我,并没有想的那么深远,只是觉得这些书很有意思。而读老庄,却是因为机缘巧合。记得那是初中快要升高中的夏天,我买了一本打折书。那是一本由徐晋如等十余名清华、北大的博士联合写的一本《“解毒”于丹》专门用来,批驳于丹《〈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中的观点。那时我还是沉迷武侠的中二时期,看到那本书里有篇文章叫《逍遥的心法在〈齐物论〉中》。看题目就觉得又是逍遥,又是心法的,就感觉《庄子》是本很厉害的书,有种武功秘籍的感觉。于是我就买来看了。里面虽然没有武功秘籍,但是这本书各种各样的小故事,还有莫名觉得很有道理,耳目一新的话,还是吸引了我。以至于后来,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回想起来,现在时代发展了,要看一本书,不用像我小时候一样,要跑好远去找、去买。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在书店遇到两本书,一本是写“三国”的书,角度别具一格,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另一本是我当时最爱看的动画片《马丁的早晨》的漫画书。但是我钱不够,权衡了半天,买了漫画书。再后来,托姐姐去书店买另一本,却没买到。而我后来找了好几次,也再也找不到那本书了。
而现在,想看什么书,网上搜一下就可以了。可以看电子书,也可以直接下单买下。现在已经进入了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但是为什么我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如饥似渴的读书呢?为什么现在读书开始怀有目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快乐呢?
确实,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有不懂的知识,百度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读书获得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性的思维,都不是百度能够帮到我们的。你每读一本书,就会获得一种新的思想。它或许不是那么“有用”能够立刻帮助到你,但是它会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
我希望,以后的我。读一本书,不是因为这本书对于我有用,而仅仅是单纯的喜欢。我也希望,读书不再是一种功利的活动,而单单是为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