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茶却不能不知道的内幕
对于国人来说,喝茶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事,也是健康生活的象征。茶叶是除了白开水之外最健康的饮品,但是我们喝茶的方式正确吗,茶叶的选择符合自己的身体需求吗,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正确的选择茶叶,正确的喝茶方式会有益身体健康,反之就会有害,所以会喝茶很重要。
茶叶的选择
根据个人体质选择茶叶,不同体质不同季节喝不同的茶。体质弱、气血不足、脾胃虚、水肿体质的人以及老年人不适宜喝绿茶,而体质更差一些的人最好不要长期喝茶。另有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春饮红茶之说。
新茶最好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刚采摘回来的新茶,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物质,对胃肠功能差或者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会刺激胃肠黏膜,更易诱发胃病。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谨慎饮用。
饮茶量的控制
不同人群适宜饮茶量不同。研究指出,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天适量饮茶6-10克,且需分2-3次冲泡;而对于体力劳动量大、体能消耗多、进食量大的人,尤其常处于高温环境或接触有毒物质较多的人群,日喝茶量可提高到20克左右;孕妇和儿童则应适当减少喝茶量。
饮茶也要清淡,不宜喝得太多,好茶淡品,我们不必把茶泡的太浓,味太浓会掩盖茶叶清香。且浓茶含有的咖啡因、茶碱等刺激性成分较多。常喝太浓的茶,可能会导致失眠、头痛、耳鸣,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机能。尤其肠胃不好的人,大量喝浓茶对肠胃有非常大的损害,更有甚者出现醉茶、失眠等症状。酒喝多了会醉,茶喝多了一样会“醉”,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有研究表明:茶碱进入人体能加速血液循环,但若摄取过量,则会破坏人体内部电解质的平衡,抑制胃部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这可能会导致心悸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令人产生失眠、头痛、恶心及站不稳的情况,症状类似于醉酒,一般称之为醉茶。
正确的冲泡方法
水温宜在80-85度,烧开水后自然冷却至此温度开始冲泡,如用滚开水泡茶,会把茶叶中的鞣酸全部浸泡出来,而把维生素等有益成分破坏,用滚开水浸泡的茶会失去香味,还有碍食物消化。
不适合喝茶的人群
青少年,孕妇、胃溃疡患者、失眠或神经衰弱者、心律失常者不宜饮茶,茶叶含有的咖啡因和鞣酸会刺激胃黏膜,促进胃酸分泌,加重溃疡创伤。使人的心跳加快,造成心动过速或心悸,增加心脏负担,使病情更加严重。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缺铁性贫血的病人也不应喝茶,因为茶中鞣酸可与铁结合而加重缺铁;患有严重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人,至少在病情不稳定时不要喝茶,尤其是浓茶。
不宜喝茶的情况
尽量避免饭后喝茶。饭后喝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茶叶中的茶碱会影响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并造成食物微量元素(如钙、锌、铁等)的吸收率下降。服药期间应慎喝茶。茶水会影响一些药物的药效,因此在服用补益类中药、酶类助消化药、含铁锌钙的药物、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抗生素与强心药物期间,尽量忌喝茶。以早上喝茶为宜。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人体消耗大量的水分,血液的浓度大。饮一杯淡茶水,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可以稀释血液、防止损伤胃粘膜。特别是老人,早起后饮一杯淡茶水,对健康非常有利。茶叶中富含的咖啡碱具有兴奋作用,这种作用会维持一段时间,而午后或晚上喝茶,会引起夜晚失眠。特别是新采的绿茶,兴奋作用很明显,更可以让老人一上午都比较精神。
不喝隔夜茶
一般茶水不宜超过6小时。隔夜茶因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病源性生物污染,茶水放置时间过久,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茶水中的复杂成分也易发生变化,饮隔夜茶可导致胃肠疾病,对身体有害无益。
不喝冷茶
实验证明,喝温茶可使人体的“火气”因茶的凉性而下降,并随尿排出;喝热茶则可使茶的凉性借体内的“火气”而升散,使人精神舒爽。热天喝温茶、冬天喝热茶比较合适。而喝冷茶不仅不能清火化痰,反而会出现伤脾、胃和聚痰的副作用。
不同时喝酒喝药喝茶
有不少人认为“喝浓茶可以解酒”,其实这是错误的。又喝酒又饮茶,对心脏来说,无疑是双重负担。医学研究表明,酒精对心血管刺激很大,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这更加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不要用茶水服药,茶水由于其含有的成分使它具有很强的对抗药效作用,很容易使药效丧失。因为茶水中的鞣质可与药物结合而沉淀,会改变药性,阻碍吸收,影响药效,所以,服药应用白开水。
坚决抵制劣质茶、激素茶
某些价格太低的劣质茶,有些特别便宜的茶如果按普通流程制茶来说,可能连成本都无法捞回来。一些“无良商家”可能会给茶树打激素药,茶树在采摘后喷激素药物,迅速再发芽疯长,一年最多可采摘六季,所以太便宜的茶叶还是悠着点,毕竟是喝进肚子里的东西,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茶是健康饮料,但既不能包治百病,也不是谁都能瞎喝的,要根据自身体质来喝茶,还要选择品质好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