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性自我观察中的温尼科特视野第三轮 6次课备忘
时间:2017年5月14日
地点:东方水印
关键词:创伤、恐惧、游戏与全能控制、客体使用
如果把创伤作为原点,那么它将发散出很多的可能性和反应路径。这次我试图选择其中一各路径,把关键词做为其中一条脉络来进行链接:创伤——恐惧——全能控制——游戏——客体的使用。
这次课程的开始T对于水星计划组成员的备忘总体的不满意。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首先标注好,每一次课程的单元和序列、另外是课程的踩点、回到书中找理论源头、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理论链接与拓展。T选用了陈勇和的备忘。并在此基础上对上堂课的内容核心:创伤、男性元素与女性元素……进行了回顾。
一、陈勇和的备忘
1、真性游戏与假性游戏
备忘的开始陈勇和提到了,上上次课提到的,一个痴迷于《妄想症》系列(音乐)的女孩。于是拉开了一个关于二次元文化环境中叫VOCALOID的小众圈子。在这个点上,T引入了一个话题那就是:什么是游戏?一个看似简单,也很常见的“游戏”当真正要去回答,却还是需要回到内心中去追寻和思考的。
小伙伴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游戏的想法:
阿鹏:“有探索的快感。”
我当时想到的是 :“角色扮演与确认感”
何霖:“生活中寻找乐趣的方式。”
李婉秦:人天性里面的存在感和探索的乐趣。
T:游戏是人天性里面的。真性游戏:寻找乐趣的方式、探索。任何人都在玩游戏,只不过是真性还是假性。假性——在那个点上循环,不拓展。
这就给课程后面即将拉开场面讲的真性游戏与假性游戏埋下了伏笔。
2、创伤,人类心灵的一种格式。
“所谓创伤就是指对客体的理想化被个体的憎恨所破坏,是对客体无法执行其功能的反应。”
回到婴孩或者是儿童时期,他们在与环境和客体建立一种信任感,具体表现为他们的需求有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例如:6个月前母亲的对孩子的需求进行了回应,让婴孩体验到了一种与母亲合为一体的安全感与全能感。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当它的全能感得不到母亲(环境)的无微不至的回应时。婴儿或儿童的反应性憎恨,将破坏心中理想化客体(好母亲、好环境)的形象。这种反应性憎恨大概有两个级别:(1)、适当的愤怒和憎恨、(2)、过度与恶劣的愤怒与憎恨——形成创伤。
“创伤——破坏你的路径,形成保护(自我)的心理。”
这句话我的生活化理解是:创伤的带来的自我否认与痛苦,推动着人围绕着创伤建立起了防御。一旦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和事件触发起了这种创伤体验,将会激发起创伤者激烈的、痛苦的创伤体验,以及似乎“反应过当”情绪反应、甚至是攻击行为。
“理想化,有的成人在以理想化格式去套对方。越接近理想化,越能看出你现实辨识力弱。”
理想化对方,还是活在一种与全能感的链接中。自己对自己很深的不接纳,造成自己无法整合自己身上真实与幻想的部分。而向外的理想化客体,则是试图通过造神来满足自己想要完美的另一个途径?
“边缘性人,理想化早期遭到破坏。比如一类焦虑母亲,对孩子身体的过渡关注,害怕孩子生病。让孩子形成一种对自己身体的不信任,以及死亡恐惧。”
“恐惧把人锁定在路径上面,出不来。”内心恐惧与婴孩时期“焦虑母亲”的相关性。
这个点让我很深的想到了,我工作中遇到了一部分,常常动不动就让孩子输液和住院治疗的家长。父母的这种焦虑,促使孩子不能正常、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小的病痛,从物理上来说输液对孩子身体不好,从精神上也是对于孩子的一种不安全感与死亡恐惧的锁定。
3、创伤唤醒:有的创伤决定了这个人的命运。在很多的案例中,攻击治疗师,只要治疗师能成活下来,那个治疗就有戏。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尝试问问自己:我在哪些地方容易失控? 并静下心来去抽丝剥茧式的分析一下,失控背后究竟是唤起了你内心怎样的创伤?
在这里T提到了几种任凭创伤摆弄自己的状况,比如:施虐和受虐狂,有的人甚至无法离开恨意指向的客体(“仇人”),没有这个“仇人”你的心智马上会土崩瓦解。于是终其一生都带着仇恨指向的客体。
T:心智到一个很大的点——和解——你走出了创伤,很难闯得出的魔咒。
4、男性元素与女性元素
男性元素——在做什么?
陈勇和:他出来了,可以看到之前的点,也可以向前看。边界清晰,内在完整。
T:在做什么——就是方向。有方向就会产生边界。分化出来了,在做什么?
女性元素——在哪儿
陈勇和:边界不明细
T:(女性元素)像水一样的,液体的东西。它因为外在的形态,而完成自我的塑造。柔美、感性、棱角不分明。
引发情欲男性、女性是相互互动的。我们每一个心里面都有一个女性元素和男性元素。原型当中的阿妮玛、阿尼姆斯。我们都会照着原型去找。当看到现实与理想化的形象的差异的时候而感到苦恼。也因为差异有的人会看到自己的理想化。你终将发现你孑然一生,与理想化客体的告别。孑然一身生物学的特性,你终将是你生命的主承担者。是一种个人的边界。社会学——让你去妥协、让步、连接。看谁心智发展得更好,把理想化破掉。
对于女性元素与男性元素这个点,我有些似懂非懂的感觉,内心有一种很想要去探究的冲动。尤其是女性元素这部分。我希望从这个点上能,推动我进行一场更深的自我的确认和定位。
二、 课程主体部分
1、 治疗中对游戏的发现
l 一个超级客体,一个奇异的母体。
l 游戏中主观世界的绝对控制者与全能控制的维度。
l 游戏中对于客观世界的撤退决定了主体控制区域的边界:沉迷不能自拔的自我喂养或者清醒的协调者?
T:“客观世界的撤退。在游戏中完成全能控制。现实的承受力和经受力越来越虚弱。你敢不敢面对一下让你不舒服的生活方式。更主流的生活节律。”
你的工作伙伴信任你吗?安全的可信赖的方式。
沉迷不可自拔的自我喂养——内在封闭的系统来完成。挑战一小点令你不舒服的东西。他只在自我喂养里面做事情。不能够形成更广泛的供给。
在这个点上再来谈真性游戏和假性游戏,我的理解是:
假性游戏:一种封闭的、循环模式。一种从客观世界的退缩,并逃避到幻想世界状况。这样的游戏,让人逐渐脱离现实,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刺激和全能控制的幻想,使人不能获得更广泛的心理供给和滋养。
真性游戏:一种开放的、有探索、有挑战与现实世界链接更紧密的状况。它能在游戏中给人滋养和能量。促进游戏者获得成长,以及成长的能量。
2、游戏于觅母
l 游戏中的文化基因
l 游戏的沉迷之维,主观世界中对全能控制对主体的拆解。
人没有游戏很枯燥乏味。游戏的方式把内在的世界进行一个扩充。
l 游戏的建构性主体之维,主观世界中对全能控制与现实之间的边界性建构,主体的新疆域与突破全能控制的人格效率。
l 游戏的沉迷——锁定、全能控制。现实世界的撤退。虚拟世界于现实世界的巨大差异。完全从视觉上面
作为一个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的人,如果沉迷与主观全能控制之下的虚拟世界。那对于他作为一个主体的存在,将形成一种拆解。感觉你已经不是在玩游戏,而是你被游戏玩了。你成为了一个个封闭游戏的奴隶,丧失了对自己身体与心灵的控制权。
反之,当你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全能控制时,你将获得一种现实的调校。从面见与接纳自己开始,逐渐形成一个有力量的相对稳定的心智序列,进而提升了人格的效率。你的世界是开放的,并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4、客体的使用 314
l 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被摧毁
l 损坏好客体以使他没有那么好,即较不会遭受攻击。
来访者发动损害性的过程,这样才不会形成攻击。治疗师需要降维。
打怪,使用客体在摧毁客体。运动、很好的创意,不可复制。弹琴最高的控制。大阳练琴超级的自我控制。小孩子一定要学习乐器,自身驱力的控制。而不是游戏中幻想的沉迷。形成内在的精神现实。
l 那种在客体关系里最根本的摧毁,也就是(在健康的状况下)会被导引成发生在无意识,在个体的内在精神现实,在个体的梦世界和游戏活动以及创意表现中摧毁。
以上这句话,我提取的关键词是:
客体关系里的摧毁、无意识、内在精神现实、梦世界、游戏活动、创意表现中的摧毁。
关于客体的使用与摧毁,让我们回到《温尼科特传》的文本中P316
“一旦意识到客体脱离了全能控制,主体将持续摧毁客体。”
我的理解是,当主体看到了全能之外的客体,那么主体将持续摧毁曾经在其全能控制之内的那个幻想性的客体。
“这种破坏活动其实是病人试图将分析师置于其全能控制之外,即放回到外面的世界中。若无极尽摧毁(客体未被保护)的经验,主体就无法讲分析师置于外部,因而其经验永远停留在类似自我分析的层次:他运用分析师的方式是把分析师当作部分自我的投射。用哺育的词汇来说,病人于是只能以自我喂哺自己,无法运用乳房以成长壮大……”
但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能理解:“那种在客体关系里最根本的摧毁,也就是(在健康的状况下)会被导引成发生在无意识,在个体的内在精神现实,在个体的梦世界和游戏活动以及创意表现中摧毁。”
可以这么理解吗?
主体在脱离全能控制之后,对于全能幻想中的客体摧毁。(在健康的状况下)有可能由此导引出对于:个体无意识中、内在精神现实中、个体梦世界、游戏活动中、创意表现中个体主观世界的投射性客体的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