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突然一下子美女变多了
我有一位朋友,他告诉我,他很少刷微信朋友圈,但每次刷时总会发现突然冒出很多美女,再仔细一看:哈哈,原来是她呀!
他感叹道:不得不佩服目前手机相机的强大功能,当然还有化妆、美容之类。
2、
其实你看的都是糟粕
朋友的话突然让我想起了庄子的斫轮有道篇,大概意思如下: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做车轮,轮扁问桓公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的书。轮扁又问道“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圣人已经死了。”轮扁说“既然圣人已经死了,那么你读的就是糟粕啊。”
桓公大怒,轮扁解释道,
“我斫削木轮,如果慢了就会松滑而不坚固,快了就会涩滞而难以入木,所以我只能不慢不快。几十年了,我斫削木轮已经有了得心应手的技巧,但这技巧的奥妙我却无法能用嘴巴说出,因为全在心里,即使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继承这一技巧,需要他自己去练去摸索。同样,圣人和他们的不可言传的道理都已经死去,所以你读的书,就是圣人的糟粕啊。”
桓公怒气全消,觉得轮扁讲的很有道理。
3、
每一个美丽或伟大的背后都是不堪
比如红楼梦,我小时候我常想,哇,这么伟大的作品曹雪芹是怎么写出来的,真厉害。
如今我总算想明白了,假如让你也写一部红楼梦那样的书籍,你也可以写的出来。
红楼梦人物众多,没关系,你也有七姑八大姨同学同事等等,凑他几百个应该没啥问题。
环境描写也没关系,把你的几百个人物挑出一部分来,把他们家的屋里屋外也细致的描写一番。
每个人都有故事,把你的那几百个人的故事都写出来,构思一下、前后串起来。
然后再在内容里撒上一些各门各科的知识点,你知道多少就撒多少。
这样你花上个几十年,你也可以写出一部类似红楼梦的作品了。
不过区别是:你那七姑八大姨同学同事等几百个人物,可能没有曹雪芹那些人物有权有势。你写的那些屋里屋外的东西也没有曹雪芹写的那些高大上。你写的那几百个人物的故事也没有曹雪芹的那些人物故事性强。你各门各科的知识点也没有曹雪芹的那些艺术价值高。当然你的文笔也赶不上人家。
但如果剥去曹雪芹的作品的以上那些化妆、美容之外,他的作品与你的作品的内核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作品的整体部署是一样的,另外也都是把亲身经历的生活给记录了一遍。
曹雪芹的构思是参考前人的,与前人几乎雷同,记录的生活内容有些甚至作者自己也不是很理解,作品的很多意义也是后人附加的,作者本人也不知道。这点你也可以这么做。
很多文章我们一定要揣摩出它背后的一面,曾国藩的家书写的非常华丽蛊惑,如果你翻翻后人写的那些曾国藩传记,你就会明白他的那些家书的金言“勤俭刚明、孝信谦浑”等究竟含了多少水份,他自己也没做到、也做不到。
4、
哈哈,原来是她呀
所以很多经典的东西或好看的东西,如果你知道了它背后的详细过程,估计你也会惊叹、感觉似曾相识:哈哈,原来是她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