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前,脑中总回荡着,青年作者刘墨闻写的一句话:“你一直在赶路,所以,别人留不住你,你也留不住别人。”
小学,6岁,内向,不太会说话,不会笑,不好看,成绩不好。
这是记忆中自己那时的模样。
课间,站在走廊边,望着走廊上的女孩子们玩着游戏,想和她们一块玩儿,但是,胆怯的情绪,充斥着,却又不愿迈开腿往回走,眼睛直盯盯的望着。突然,大家散开了。一个女孩子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臂,对着她们说:“让她加入我们吧。” “不要” “我不要” “才不要跟她玩”
那时我低下了头,想着,我是不讨人喜欢的。也没哭,只是自卑的情绪好像又加重了一点点。手臂上感受到的力度也随着加重了,我望向女孩儿,“那我退出,以后我跟她玩,咱们走”随之,身体被拉着往回退。谁说,六岁的小孩没有记忆力的,现在想起,画面在脑海里回放着,能够清晰的回忆起自己在哪间教室的走廊边,手臂上几分善意的力度。
后来,我和那个女孩儿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成为了那种,看到在马路对面的服装店里 挑选衣服的她,我也会走过去,跟她打招呼的朋友。在我看来,不把朋友列入,打招呼是种打扰和多余之内,这样的朋友,是心里珍视的吧。
初中,15岁,篮球赛,一个女孩子,身上总散发出,让人闻着不太舒服的味道,所以不太被大家喜欢。训练时,不小心踩到了我的脚,很疼。我当时,就蹲下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自己,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她们纷纷替我出头,让她说“对不起”,让她道歉。她什么也没说,疼了一会儿,我缓过来,站起身,摆摆手,说,“没关系,没关系的”。最终,她还是没有说,对不起。身边的朋友们好像对这个比较计较。
毕业留言,她写给我的话里,提到了这件事,“那次,真的很抱歉,当我踩到你的那一刻,我知道,会很疼。真的很想跟你说,对不起,可是,感受到你身边其他朋友们的责备,对不起这三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了,好像一切都变了味道。想告诉你的是,当时的歉意是满满的,现在说,对不起,希望还来得及。还有,那天,只有你一个人没有怪我,你的善意,我很感动。所以,一直把你当朋友。所以,每次,你来我这背英语课文,我都会放水,是有原因的。”
嗯,原来是这样,谢谢你呀。可是毕业之后,再也找不着你背英语课文拉。还有一些话,我没跟她说,“其实,在那个场景里,我能从你的身上,看到自己,那个有些自卑的自己,那个有些倔强的自己,那个不太讨人喜欢的自己,那个会自责,但是面对他人的责备,会用沉默抵制的自己。”
我想对每个这样的自己,宽容一点,再宽容一点。
高中,18岁,艺考。没能考到理想的成绩,达到心里的期望值,这或许是最大的遗憾。时间和收获不成正比,这句话,是真的。
收获了几个很好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会在与你是竞争对手的情况下,鼓励你说:“上帝没有给你想要的,是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这样的朋友,会跟你说,其实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跑步的样子真丑,你说话的声音真嗲。这样的朋友,会关注你的动向,不发朋友圈,没有动态,直接上来就开聊。遇到好玩的有趣的链接就发给你,知道你在忙,也不管你回不回复。
与这样的朋友相处,我所有的自卑,好像都变成了害羞。她们,会把我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不自在,解释为“她是个害羞的小妹纸哦”所以,我不太会唱歌,不太会玩耍,不太会吃,不太有趣。好像都能被包容,被迁就。
跌跌撞撞,到了大学毕业的年龄,已经是个20岁的小姑娘了。那些伴随着年龄的情绪,好像并没有消除,隐藏的也不够好。自卑感,在成长的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还是会时不时的跳出来,让你措手不及,管你是6岁还是20。所以,在这个自拍盛行的时代,面对他人的拍摄,还是会表现出不自在。终归是对自己不太满意,总害怕,让他人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
殊不知,这种,害怕,已然是一种不好。 今天跟妈妈视频,聊起工作中,与沟通有关的事,好像大家都喜欢聊自己,我们,交流,倾听,是互相的。可是,如果这种交流和倾听不能达到一个均衡的比重,难免会让听到一方感到疲惫,说的一方得不到一个好的回应,也觉得无趣。这种沟通是难以升温的。好像那些要好的朋友不在身边,都没人可以说话。
妈妈跟我说:“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人相处久了,缺点就慢慢显露出来了,你不能总盯着这个缺点看,你看着看着,这个缺点就会把他人身上的优点给遮盖了。”
是这样,所以,我会学着去接受他人,接受自己,那些缺点,那些不完美,那也是我自己的一部分,既然从小就想隐藏的,自卑,敏感的情绪,坏脾气,赖着不走。那么,都出来吧,我们一块儿成长。
写到文末,反倒觉得,正是有着这些不讨喜的玩意儿,在成长中才会显得有趣,好像这些情绪,这些手足无措的瞬间,也没那么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