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即将到来的生日,我心绪乱了起来。那就从公司跑回家吧,一个半马的距离,不过是三小时而已。跑着跑着,心跳快了又缓了,身体沉重又轻盈了,面色越来越红了,心情也越来越好了。
很应景,听《心流》第五章《感官之乐》。作者说,“改善生活品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着去控制身体和感觉”,我是在这些年才懂得这个道理的。
很多年前,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大概是体型纤瘦、目光枯滞、不苟言笑、端坐角落的小姑娘。生活在精神世界之中,头脑中的幻想远离现实几千万英里。不曾流过半滴眼泪,也就没什么伤心难过;不曾抿嘴微笑,也就没什么开心快乐。我的身体,是父母的产物,和我自己无关。他们让我读高中,我就出现在了教室里,如此而已。
那时,最讨厌的事情是跑步。不管是全校排队在大街上跑,还是规定时间自行绕着操场跑,都让人烦。我用千古不变的大姨妈来访作为理由来抗议,班主任从未赦免过。不仅如此,唯一迟到过一次被校长逮个正着,竟然罚我跑了两小时,为此恨恨不平了很久。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爱上了跑步。准确地说,2019年12月3日,我决定找一件最讨厌的事情来做,报了半马比赛。然后锻炼了一个月,在2020年的元旦当天顺利完赛。于是,我把2021年的目标变成了全马。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我曾经用4篇公众号文章做了记录。总结起来,大概是不断地挑战更远的距离、更快的速度、更多的喜悦、更好的感觉。或者说,就是“突破体能的极限”,以及由此产生的“掌控感”。
作者说,“不论多么简单的体能活动,只要能产生心流,就令人觉得乐趣无穷。基本步骤包括:(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3)保持精神集中与所做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我一开始跑步,定的目标就是一个月后参加半马比赛,然后这个月里从公里数从2开始到5、8、10、15公里和最后的21公里。时间、公里数、配速,是评估目标的重要途径。坚持每周写一篇关于跑步感受的日记,这个过程显然是对挑战进行了更精细的区分。跑完了半马,马上把目标提到了42公里的全马。看,是不是几乎符合了上述整个过程?
这一系列的反馈,是身体给我的,而不能由心灵独揽成果。
这本书中,作者还讲到“性”。这种难以启齿的事情,是每一个不幸家庭的最大障碍。如果你把它当做单纯的身体运动,恐怕不会有心流的体验。作者说的一个观点特别有意思,“多数人光说不练,只听人谈论,或旁观谈情高手的高明手法就心满意足”。这个被全球最大体量人口消费的东西,竟然也都是那么地单调无聊。在这件事情上,都不愿意钻研的话,那么在更多“正派”的事情上,比如工作、研究、创新,怎么可能会有淙淙心流呢!
作者在后面又讲到了音乐之乐、美食之乐。对啊,我是在去年才突然想明白了,应该去学一种乐器,比如古琴;应该去学着吃一点荤,比如鱼虾。如果让我给“感官之乐”换个名字,那就叫“具身认知”。身体和心灵的合一,可能是心流的必经之地。于我而言,跑步就是如此。
一直以来,我会很容易、很轻松地进入心流状态,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无论是在喧闹的环境还是紧张的氛围。很多年里,我的投入,到了被家人投诉的地步。我白了他一眼:你永远不知道,当完成一项重要任务的时候,那种愉悦感要远远超过你所能想象的任何时候。
现在,我用很多年的时间,换回了一个道理——身体感觉很重要。所以,开始变得很“俗”,讲究吃喝玩乐,不再只做一个苦行僧。正是如此,虽然面临种种状况,依然能活在当下。
就像,想方设法去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