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春光乍泄》。
张国荣的影迷,通常分为两派:一派最爱《霸王别姬》,一派最爱《春光乍泄》。我曾是坚定的后者。
但今天重温过后,我不大确定了······
我努力回忆,当我第一次看这部片时,打动我的是什么。
可能是何宝荣那句惊心动魄的魔咒:黎耀辉,不如我地由头来过。
可能是黎耀辉那句幽幽叹息:一直以为我跟何宝荣不一样。原来寂寞的时候,所有人都一样。
可能是张宛那句无心洞察:一个人可以假装开心,但声音就装不了,仔细一听就知道了。
可能是何宝荣与黎耀辉共舞时的缱绻,争吵时的愤怒,决裂时的疼痛。是何宝荣得知再也没有机会念出那句魔咒时的绝望,是黎耀辉独自一人去看到大瀑布时的悲伤。
他说:我始终认为,站在这儿的,应该是两个人。
少年时看电影,会被这种撕心裂肺的故事虐到死去活来。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离香港最远的城市。两个被困在世界尽头的人,明明渴望靠近彼此取暖,却又无处安放内心的躁动不安。于是关系里满是冲突,纠缠,彼此伤害。最开心的时候,反而是何宝荣受了伤,需要黎耀辉无微不至照顾的时候。
他们明明那么需要彼此,为什么不能直接说出来,非要通过我藏你护照、你查我私人物品、互相追问感情史的方式来表达在乎呢?
为什么要给自己、给对方制造这样的痛苦?
而少年的我,为什么会为这份痛苦动容流泪,黯然神伤?
现在想来,对处在关系里的人而言,这份痛苦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证明,他们之所以如此放肆,是因为总知道有个地方可以回去吧。
而观影的我,从故事中看见那个无力无奈的自己,那个求而不得的自己,于是看着被遗忘在世界尽头的何宝荣哀哀痛哭,忍不住也跟着红了眼眶。
但现在的我会认为,这份痛苦并不是必须的。爱并不是只能通过伤害来表达,来证明。
爱可以是温暖的,和煦的,包容的,支持的。
爱是为了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
爱是自我的圆满,而非边界的沦陷。
最好的爱,是经由这份爱,彼此都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