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在电视上做广告,王石也是,只不过后者做的是公益广告。今天不谈董小姐,我家用着她造的好空调呢,没毛病,因此略过不说。
王石,没人不知道吧?不知道的请自行百度,我就不等你了。
60岁上哈佛
这位两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企业家在自传中写道:我的很多人生转变,都是57岁之后发生的。
2011年,60岁的王石去哈佛学习,结果他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超越了他原本的想象。据他自己说,进入哈佛大学后,他的体重很快从72公斤降至67公斤。
健身房不乐意了,你个小哈佛,抢我生意?于是纷纷去哈佛大学取经,学习这种新式减肥法。此处按下不表。
话说我在职场上混迹多年,也经常出去培训,觉得出去培训就好像开启了度假模式——抛开繁重的工作,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但不那么彻底)的放松。
小贴士:职业经理想要彻底放松,只有炒鱿鱼一条路。要么老板炒你,要么你炒老板。炒了就放松了。
很多出去培训的人都是这么安排日程的:白天在教室轻松听课,晚上要么出去找人喝酒,要么在房间打牌或者看电视,很少有人晚上还在加班加点学习的。
这其实和人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有关,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都没有王石那么端正。
了解到王石的经历之后,我为自己的想法和过去的经历羞愧不已。他去哈佛,可是正儿八经地以学生的姿态去的,哈佛倒也实诚地把他当作一个学生来看待,家庭作业布置得比我女儿学校多好几倍。
“吃苦耐劳”永不过时
王石在哈佛大学经历了炼狱一般的生活。
学习通常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1点,有的时候还会熬到凌晨三四点。可想而知,一个60岁的人,英语讲得不那么利索,他的学习会存在多大的障碍。有时候借了别人的英文笔记,看不懂,搞得焦头烂额的,更不用提写英语作文了。
为了学习英语,他还专门聘请了一个英语家教。家教,听着是不是很带感啊?
快跟你家孩子吼去吧:王老先生60岁那年还在如饥似渴地学习英语,而你呢,老娘为你花了这么多钱,居然考个60分……还在玩手机!
别,我这不是育儿专栏。
讲王石的故事,是因为我想对公司里那些个不知上进的毛头小伙提点意见,愿上天可怜见,让他们读到这篇文章吧。哎哎,如果他们此时正在玩游戏,是看不到文章推送的。
我们小时候,经常听老师说要“刻苦学习”。比如说我,虽然学习不那么刻苦,但写作文时比较喜欢引用这个词以表示自己的决心
。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看到一些公司发布招聘简章时,居然有这么一个要求:吃苦耐劳。
起初,我在撰写招聘文案时不太喜欢把这句话写进“职位要求”这一栏,我认为它太“土”了,“土”得掉渣。
现在看来,“吃苦耐劳”和“刻苦学习”这样的词汇其实一直光鲜亮丽、永不过时,它们道出了小P孩们长大以后才能悟出的关于成功的真理。所以现在,我要求HR部门在招聘要求的最后一句话必须是:要会吃苦耐劳。
话说王石在哈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完成了两年半的学习生涯。一个60岁的人,请家教、学英语、看书、做笔记,这些已经被你我抛弃的东西,他在很多人认为可以退休的年龄全部捡起来了。
拒绝头脑的懒惰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员工的知识面非常狭窄,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停留在过去。他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如说游戏),不会为了工作的需要而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攻克技术难关。
王石60岁读哈佛,是因为他想获得更多知识。有的人16岁时唯一努力过的事情是玩游戏,而这只是因为消遣。如果把爱好作为消遣,是不能算真的爱好的。
那么,努力工作算不算很勤奋了呢?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要用身体上的勤奋来掩盖头脑的懒惰。
有的人在一个岗位里工作多年,看上去兢兢业业,事事小心翼翼,但始终没有进步。这是因为:身体上的勤奋只是帮助你完成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无法推动你进入螺旋式的上升管道。
唯有头脑的不断自我突破,才能产生向上生长的动力。
或许,我们可以从王石身上得到一些关于学习和工作的启发,只要你愿意学,年纪再大都不算晚。如果你要学,再苦再累都要坚持。
最后,对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说句话:别人60岁上大学,请你不要在16岁玩游戏。
[更多职场文章,请关注荒原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