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完《爱乐之城》的时候,心中的某根弦被触动。
这不是一部爱情电影,而是一部讲男女主人公在各自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两个独立的灵魂相互碰撞、了解、交流,最后又因为各自的理想相忘于江湖的故事。
很多人看得泣不成声,有人是在米娅最后一次试镜轻轻唱出姑妈“我会毫不犹豫跳下去”的瞬间,更多的人是在钢琴独奏的七分钟里。
米娅不断地试镜,终于获得去巴黎参加表演的机会;而赛巴为了开seb's小店,不惜暂时在违背爵士梦的乐队里担任键盘手。最终两人没有在一起,而是各自独行成就自己的梦想,在七分钟的独奏之后,互相意味深长地一笑。
不知道米娅试过多少次镜,明明可以回到学校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却甘愿做一个被客人百般刁难的咖啡厅服务员。也无法得知每天望着变成小吃摊的酒馆的赛巴,不断游走于各种临时演出场合,心中的爵士梦靠什么来支撑。但经过五年的艰苦岁月之后,一切都和之前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解忧杂货店》里那个落魄的歌手。他每每参加福利院的演出,自己的生活却与梦想格格不入,虽然始终坚持着歌唱,但直到最后葬身火海时也无法成名。但幸好,他还有“浪矢先生”寄给他的信——“相信我,你的歌未来一定大火”。在火光里,他问父亲,我还是失败了吗。没有,他的歌被福利院的小女孩翻唱,她最终成为一代明星,而落魄歌手的曲也得以万众传唱。
电影和书,终究是艺术创作。真正的生活却是无比讽刺。
很多朋友最近的微信都被一篇檄文刷屏,《即使他没有一分股份,也是我心中最牛的创业者》。为了照顾没看过的朋友,请容我再略表内容:丈夫作为一家游戏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与CEO创业七年,其间自愿降薪,肝脑涂地,也为公司的发展操碎了心,鞠躬尽瘁;却被CEO暗渡陈仓,不仅口头的股份没有落实,在新公司里更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员工。细思极恐,当他在公司的年会上演讲,说把公司视为自己的孩子尽力精英时,背后的CEO心里在想些什么让人不寒而栗。
再联想到前几年的曹政,和这件事如出一辙。曹政收到来自蔡文胜4399的股权比例相对当初口头约定的数字缩水百倍,一怒之下离职他转,也是悲凉英雄。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你以为奋斗就能换来幸福,你太幼稚了。哪怕对一家企业的贡献再大,你和其他创始人的情感再深厚,也必须有白纸黑字的合同约定,股份、分红等切身利益更不可模糊而定。如果合伙人语焉不详,不如卷席而走,否则大概率落得如上面两位的下场。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说,上面不过是个例。那这条消息可能是更好的例证,“华为开始清退34岁以上员工”。
为什么是34岁,有人算了一笔账。华为大规模招聘起始于2005年,当时毕业生普遍23岁左右,到了2016年,这些人都在34岁左右;另外新劳动法在2008年出台,其中有许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例,其中一条是员工与企业连续签两次固定期限合同之后,可以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而华为固定期限合同年限为4年,2016年正好是两次续签之后……也有许多匿名员工在知乎爆料,称华为确实在清退34岁以上的支持人员及40岁以上的技术岗位。内容不知真假,但空穴来风,总是有那么一些倾向的,作为普通的奋斗者要多多考虑自己的退路,切莫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才发现原本憧憬的美好生活突的变成万丈深渊。
不管是踏实勤勉的IT从业者,抑或是其他行业的奋斗者们,切记,谈钱不怕伤感情,谈感情必伤钱。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劳动合同,多了解了解劳动法的相关条例,有备而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