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泛型,就是变量类型的参数化。泛型是java1.5中引入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引入泛型,可以使编译时类型安全,运行时更少抛出ClassCastException的可能。一提到参数化,最熟悉的就是定义方法是由形参,然后调用此方法时传递实参。那么参数化该怎么理解,顾名思义,就是将类型由原来的具体类型参数化,类似于方法中的变量参数,此是类型也可定义成参数形式,然后在使用,调用时传入具体类型。使用泛型是如果不提供参数类型,即泛型类没有参数化,系统会警告,此时类型为Object。
自定义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先简单定义一个类:
public class Generi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x<String> name = new Box<String>("corn");
System.out.println("name:" + name.getData());
}
}
class Box<T> {
private T data;
public Box() {
}
public Box(T data) {
this.data = data;
}
public T getData() {
return data;
}
}
定义一个方法:
定义泛型方法时,必须在返回值前边加一个<T>,来声明这是一个泛型方法,持有一个泛型T,然后才可以用泛型T作为方法的返回值。
Class<T>的作用就是指明泛型的具体类型,而Class<T>类型的变量c,可以用来创建泛型类的对象。
为什么要用变量c来创建对象呢?既然是泛型方法,就代表着我们不知道具体的类型是什么,也不知道构造方法如何,因此没有办法去new一个对象,但可以利用变量c的newInstance方法去创建对象,也就是利用反射创建对象。
泛型方法要求的参数是Class<T>类型,而Class.forName()方法的返回值也是Class<T>,因此可以用Class.forName()作为参数。其中,forName()方法中的参数是何种类型,返回的Class<T>就是何种类型。在本例中,forName()方法中传入的是User类的完整路径,因此返回的是Class<User>类型的对象,因此调用泛型方法时,变量c的类型就是Class<User>,因此泛型方法中的泛型T就被指明为User,因此变量obj的类型为User。
当然,泛型方法不是仅仅可以有一个参数Class<T>,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参数。
为什么要使用泛型方法呢?因为泛型类要在实例化的时候就指明类型,如果想换一种类型,不得不重新new一次,可能不够灵活;而泛型方法可以在调用的时候指明类型,更加灵活